人在3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打造一個良好的心智模型——學會自省,學會自制,學會走出自我中心。學會讓自己稍微不舒服地呆在學習區,學會為自己負責和自我驅動等等。
這里說的“學會”,不是說“知道”。“知道”的結果,就是“學會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里的“學會”,指的是從里到外,從情感到認知到意志的接受與認同,指的是一點點養成習慣,并讓他們成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這容易嗎?自然不容易。有益嗎?自然好處多多。
值得嗎? 上面兩個我可以給答案,這個就沒法給了。這個是每個人自己的思考,選擇,決定和行為了。
之所以要特別提到“30歲”,是因為從生理發育上來說,人在28歲之間會有一個定型期,在這之前,人的心理傾向偏向外,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等相對能夠改變。而過了這個定型期后,人的心理傾向更加偏向于向內,觀念傾向于固化,對外界新信息傾向于否認和排斥。(類似于父母使用智能手機的過程,接受與學習速度這么慢,不是因為智力的原因啦~)
而那些不能提前給自己埋下良好心智模型的人,過了30歲,就會——
像王小波描述的那樣:像一頭被擂了卵子的牛…
像馮唐描述的那樣:肚腩蓋住了小JJ…
像李笑來描述的那樣:死于死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