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在感嘆時間如流水,日月如穿梭,總是覺得一眨眼一年就沒了。真是這樣的,一晃我來到這個地方居住快30年了。從一個年齡正當,到現在鬢發漸變
如霜。每當我漫步街頭,抬眼望見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總是會想起過去的情景。一出東直門我就感覺進了村,就仿佛看見了一片片的民房,一望無際的
麥田地和菜地,還有過去那種顏色發綠的大米,熬出粥來奇香無比,比現在的米棒多了,現代的人見都沒見過,那種原生態的東西早就消失了,早就被磚頭水泥
鋼筋的建筑代替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許多人脫離了田園風光,住進了高樓大廈,無形中雖然感覺生活看似富足了,但是精神家園丟掉了。以前在田間地
頭勞作的人很辛苦,業余時間還要在家忙,在外面閑坐扯東扯西的人沒有幾個,除了老年人和看孩子的人。看看現在到處都是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反正要想出
門要不趕早,要不趕晚,不然沒點力氣您就靠邊站。這就是社會現狀,有能力的人努力拼搏,家境殷實的人吃喝玩樂,長舌頭的人冬天靠著墻角曬著太陽,夏天
在樹蔭下躲著赤熱,一邊乘涼一邊張家短李家長。
可是有一種永遠都在忙的人,她們沒有年齡界限,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久天長從不停歇,我照片上的這位可愛的老人就是這樣的人。
我十幾年前就經常在街邊看到過她,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就住在附近。老人家總是騎著小三輪車,車上擺著針頭線腦,松緊帶,鑰匙扣,蒼蠅拍,
指甲刀,扎頭發的各種皮套卡子等等的家庭日用小商品,遇到有人買老人就賣,沒人買老人就靜靜的坐著,那份安靜從容的表情從來沒變過,從我第一次看到她
的時候就那樣。近期我經常看見老人又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就在車站的跟前,還是賣她那些東西,還是那個安靜不急不躁的神情,我很感慨,這是一個多么可
愛的老人!我走過去,買了她的幾樣東西,隨后我問大媽:我可以給您拍個照片嗎?老人痛快的答應,照吧!我給老人拍完了照,又問了老人:您多大年齡
了大媽?85周歲了!太感動了,一個85歲高齡的老人,還經常騎著小三輪車到處去賣東西。老人車上的東西總共也不值多少錢,但是那種精神上的享受卻是無法
用金錢衡量的,那種安靜淡然的表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在那個飽經風霜的臉上,所展現的是一種超乎尋常的美,那是由內而外散發的精神氣息!
? 很久以前,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在60年代的時候去過日本,他在一個60歲老人的攤位上吃過面。那個老人很能干,自己做自己賣,還同客人聊天,
從而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等過了三十年他又去了日本,驚奇的發現那個老人還在那賣面,和以前一樣,老人90了,還在勞動,她和作者說,客人喜歡吃她
做的面,只要能動她就干,就是這么樸素的語言,但可以深深的打動人心,使人眼熱。通過那位日本老人再看我面前的中國老人,在她們身上閃現的共同點就
是人類最燦爛的光輝,勤勞、樂觀、獨立、健康、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