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昔
深秋的時候,姐給我拿來了一些炒面,咸口的,味道淡淡的。每次用開水沖炒面的時候,我都會放兩勺糖進去。
對于我給炒面里放糖,姐姐總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態度,因為她不喜歡吃甜食,尤其是白糖。從小的記憶里,炒面也應該就是咸口味的,而我非要使之變成甜口味,她們見狀自然一副不能理解的樣子。母親聽說姐姐做炒面了,一時興起,也有了做些炒面的欲望,于是買了做炒面所需的白芝麻和花生。對于做這些吃食,母親絕對是專業級別了。
天氣逐漸轉冷。自從有了姐姐的炒面,南瓜玉米粥便也不是我的最愛了。每天都會想念一碗滾燙的炒面。在吃飯的很多習慣上,我都秉承了母親的愛好,比如食物一定要趁熱吃,粥一定要在滾燙的時候喝。在大冷天里喝上一碗滾燙的粥無疑是件幸福的事情,當可口的粥從咽喉熱乎乎的滑至胃里,那股暖和的勁頭便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驅除了周圍的寒冷,等鼻尖上冒出汗來,雙頰也像熟透了的蘋果變得紅撲撲的了!炒面在這個冬天輕易的便俘獲了我的內心。
說起給炒面里加糖,讓我想起在東北生活的那些年。原本以為炒面只是兒時的一個回憶,時隔多年,再一次吃到是婆婆做的炒面。記得母親是把面粉放在籠屜里先蒸幾十分鐘,隨后鍋里倒油,然后面粉和各種的調料小火慢炒,直到面粉呈淡黃色盛出即可。婆婆做的少了蒸的工序,直接放火上炒,而且不加任何調料,炒到金黃方才盛出,看到這炒面的顏色總感覺和炒糊了僅一秒相遙。加入開水沖好必是要放入白糖的,否則索然無味。起初,看到碗里焦黃的面湯,引不起我一點的食欲來,日子漸長,倒也習慣了那甜淡清寡的味道。
現在想來,是因為炒面在記憶中定格的那些往事,喝的更是那種已經逝去了的,卻在心里時不時還會冒出來的無以復加的情懷。行走在東北城市的街頭,一些賣面包糕點的櫥窗里,也會有一斤兩斤的炒面包裝在白色的袋子里,等待著青睞于它們的顧客。這些炒面和婆婆做的無異,顏色焦黃,靜靜的陳列在那里。
母親的炒面做好了,我和姐姐三姨各有一份,炒面被母親細心的裝在侄子喝過的空奶粉罐里,隔日便給我捎了下來。姐姐說母親做的炒面太咸了。我并沒有急于品嘗母親做的炒面,等到姐姐給的炒面見底了,我才像舉行儀式般小心翼翼的捧出母親做的炒面,盛放著滿滿炒面的奶粉罐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我的整個中學時代是跟炒面一起度過,所以感情至深。
姐姐比我高一級,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姐姐還有她的同學們住在學校的宿舍里。像我們這樣的姐妹還有一對,那就是鑫,她和我同級不同班,我和她的緣分就是從中學的宿舍開始,延至今日。和多數的住宿生一樣,每個星期天返校都要帶夠三天的食物,永遠的鐵三樣:炒面、咸菜、饅頭或者是鍋盔。鍋盔就是燒餅,而那個年代,鍋盔是個常用詞。父母或許會給點零花錢,根據家庭情況或多或少,我和姐姐常常不舍得花,所以零花錢大多時候是延續使用的。通常早上起來一碗炒面打發后就去上課了。中午放學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水房打開水,只有滾燙的開水沖出來的炒面才好喝。城里的孩子都不知道炒面是什么,我的一個女同學有一次來我的宿舍,喝過我給她沖好的炒面之后連連稱贊,好像還沒有喝夠的樣子。想必讓她天天每頓都喝,或許又會是另一番感覺了吧!
沒有熱飯的地方,饅頭通常是涼的,就著咸菜喝下炒面,就是一頓飯。夏天饅頭放放就壞了,把長毛發霉的饅頭皮剝掉接著吃,寫到這兒,昔日里在一起吃飯的舍友們在腦海里一一浮現。冬天的夜里是凄冷的,風從墻壁窗戶的裂縫里吹進來,我們睡的是上下兩層的鐵床,薄薄的被褥,晚上用熱水袋取暖。有一天清晨,看見一個舍友直接把冰涼的饅頭放在還有余溫的熱水袋上面。
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讓那個饅頭有了溫度。但是,那些年的冬天還是很冷,不像現在都是暖冬。可是我們如今待在生著爐子的屋里還會覺得很冷,而那個時候的人,不生爐子,為什么都不怕冷呢?
每周三都是一個溫暖開心的日子,這一天住宿生的家長都會來給孩子們送剩下兩天里的食物。吃中午飯的時候,孩子和家長圍成一團,有說有笑,每個宿舍里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學校里有食堂,鮮少有人光顧。條件好的孩子可以偶爾的在學校門口的小飯館買碗饸饹或者其他面食,那時候方便面盛行,一包幾毛錢不等;或者在學校門口夾個幾毛錢的菜加饃也不錯!然而我們是與炒面搭伙的呀!那時候的我們是那樣的懂事,從來不會開口向父母要錢,零花錢也是省著不舍得花。
母親烙的鍋盔手藝很好,雖然油刷的很少,不似現在烙個餅使勁的放油。可是母親烙的餅吃起來格外的香。炒面里也放不多的油,不像現在放什么芝麻花生——那些琳瑯滿目的點綴。有時候實在是吃的厭煩了,就不沖炒面了,喝點開水就好。大家也是能把炒面喝出很多花樣來,沖的稀了稠了完全是兩種味道。
有一次一個舍友讓我嘗嘗她的炒面。放了很多油的炒面看起來黃橙橙的,倒在碗里加好開水后,碗里漂浮著一層芝麻和花生,油汪汪的,看著就是很好喝的樣子。幾口熱湯下肚,味道還真不錯!這時候看見一只豆大的綠蠅在花生和炒面之間輕輕搖晃......
現在依然記得倒掉那碗炒面時的痛惜之情。
早晨坐在教室里早讀,同學們帶的菜加饃和方便面所飄出來的香味,和空氣融合在一起,縈繞在周圍。
表姐和我同級,有時會來宿舍找我們邀去她家住一晚。有天早上,和表姐上學時,三姨給了我們每人一塊錢,往學校走的路上我在心里盤算著:這一塊錢買什么東西剛好能買到兩份?就這樣一路揣摩著走到學校門口。表姐買了一袋方便面,還剩了幾毛錢,于是加上那幾毛錢買了兩袋方便面。上課的時候一直想著方便面的事情,第一節下課鈴聲剛一響,我便拿起一袋方便面跑到樓下,在姐姐的教室門口左右張望,剛好姐姐在座位上看見我了,她接過我手里的方便面回到座位坐下,我轉身就往樓上跑,好像隨時上課的鈴聲就會響起似的。那一刻,心里莫名的緊張和溫暖。
是的。心里的那種小緊張,如今還記得。看到現在的孩子上學家長細心陪讀。租著房子,做著一日三餐;小小的孩子隨隨便便的就會有很多的零花錢,想吃什么買什么。豐盈了孩子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一切的來之不易。
回想起我的中學生涯,很多往事都不堪回首。那時候是那樣的青澀、自卑,那些迭落在塵埃里的歲月......可是它們卻又那樣的清晰存在,存在于我深刻的記憶里。很多回憶,在以后想起來沒有華麗的渲染,有的只是純樸的存在,或者只是一個難忘的瞬間,就像這一碗炒面,喜歡它的人,多是喜歡有關于它的那一段清淡時光。而最讓我難忘的,是離校后,班主任對我的提及。我依然記得在走廊里,課于時間他對我幾次的談話。在他的眼睛里,我能看到那種對學生滿懷希望,想給予學生向上的那種希冀。我現在依然記得。
懷舊的人,就像一個拾荒者。而我就是一個深愛撿拾歲月的人。可悲的是我總辜負我當下的歲月,任它蹉跎著。
想起炒面,就想起背著沉重的書包,幾個姑娘相約走在山間小路上的情景。那時候的我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看見她及腰的長辮子甩啊甩!看見塞得慢慢的書包帶子從姐姐瘦瘦的肩頭滑落……
記得剛剛步入中學的校門,九月陽光炎熱,我生病了,發燒昏昏欲睡,嘴里總是感覺特別的苦。后來姐姐去找三姨,三姨領著我在一個診所里打了一針。現在依然記得,那一針打在屁股上是有多痛。回去的路上是一瘸一拐,整整一個星期才好。至今,打小針都是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打完針回到宿舍躺到床上,姐姐給我蓋好被子,我的手無意間伸到枕頭底下,觸碰到很多小石頭一樣的東西。掀開枕頭一看:很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擠在一起,霎是好看。原來是我總說嘴里苦,姐姐便買來給我吃的。那一刻心里無限溫暖,那花花綠綠的糖果便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里,它在那個年代是如此的珍貴,如今亦是。
一個歲月的拾荒者,倘若我的記憶足夠好,倘若過去的那些行云流水愿意在我的記憶里駐足,而我便想記住更多一些的,那些久遠的被人們所忘記了的瑣碎!
爐子上的水開了!熱氣在空中彌漫著,我被氤氳的霧氣包圍。打開奶粉罐子,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而來,淡黃色的炒面色澤誘人。往一個瓷碗里舀上兩勺炒面,輕輕的注入開水,用湯勺不斷的攪拌,直到它們融合到一起。一層芝麻漂浮在上面,輕輕的打著旋兒;細碎的花生藏匿在滾燙濃香的湯里面。慢慢的細啜一口,舌根輕轉,花生和芝麻在齒間生香,頓感炒面醇厚濃香,一時間空蕩蕩的胃變得沸騰起來!
這寒冷的冬日,有了這一碗香氣撲鼻的炒面,便溫暖了許多。
2016.11.17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