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一天,敘述也就顯得斷斷續(xù)續(xù)的。
享咖,是多久沒有到達過的地點了。
上午,突發(fā)奇想,依約去了朋友的空手道俱樂部。是極冷的空間。據(jù)說空手道三九或是三伏天練習最為鍛煉體魄,冬天想必是真的寒冷練習。我的腦海里卻好幾次反射出莎莎舞和一家莎莎舞俱樂部。也許需要在生活里滲透更多墨西哥文化。空手道練習的群體里是有不少曾經(jīng)的熟識,卻有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搞文字創(chuàng)作的人,是不是都可以輕易感覺到孤單?
結束時刻,和前老板的溝通。有關于轉換想法。于我,的確很難。但確實不無道理。旅途里的筆記,應該會收獲更多靈感吧。而朋友的觀點,卻不是完全在這里。認識關鍵人群,認識關鍵人,出去工作,總好過一直在消耗(時間精力金錢)。在異鄉(xiāng)也可以創(chuàng)作。是的,沒錯。不過為什么我總是邁不出步?
抵達人民廣場附近,草草地午餐。去讀者答謝會的書店踩了點。臨時跑來的咖啡館,只是以往有過些許記憶。更多的是,沒有完成的工作或是客戶。從什么時候起,非精品的咖啡館,我已不再輕易出現(xiàn)。而這里只是過去工作中曾經(jīng)遇到過的名字。并無深入接觸的經(jīng)歷。服務略顯業(yè)余。客人還在的時候就大聲聊天。就不用提咖啡的品質(zhì)。
直到晚間回到郊區(qū)的家,才得以完成后半部分敘述。
決定提前回到答謝會的場地,今天的主角還未抵達。片刻之后,出版公司的人員和書店的工作人員,才開始布置場地。場地本身略顯局促。席間,突發(fā)感覺主辦方組織活動的能力略顯業(yè)余。未能對不可抗力事先做出預案。但是活動本身,卻因為主角別有用心的精心準備而顯得很不錯。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得到親筆簽名的明信片和來自臺灣的糖果。
我?guī)缀跏亲鳛槟吧x者出現(xiàn)的。張怡微的書,我只算讀過些微。我也想過此行的意義。只是在生活中貼近文學本身,還是深入去了解一個全新的作者。我必須去描述某些第一眼的感受。在我的意識里,周嘉寧可能是融入這個城市的雨,低調(diào)而潮濕的孤單行走。而張怡微更像是這個城市上空的云,也許和她此刻的生活狀態(tài)有關,同樣孤單卻是一種局外者的態(tài)度。而她學院派的穿著風格,更是叫人沒來由的親近。
在不斷有關臺灣的提問里,我可以感受到這個讀者受眾與眾不同的文化氛圍。有些與這個城市隔絕的錯覺。當然,還有作者與文字相同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上海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商埠,所以文人在此生存是很不易的;再者,在這個城市若是說隔壁鄰居誰是一詩人,必不是什么好話,而是覺得他人脫離社會的意思。在臺灣則不如此。那么這城市有沒有給文化足夠空間呢?她有沒有同樣的質(zhì)疑呢?
我終究沒有問出自己的問題。一個有關政大的問題。政大后門的那條溪澗,有兩位政大畢業(yè)的歌手特別描寫過。那山那水,對于創(chuàng)作的實質(zhì)幫助以及具體的切身感受是什么?分享會結束,在簽售開始之前,我決定先行離開。
讓我躲在文藝的邊境,靜靜地品讀你的文字,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