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調(diào)查,有厭學情緒的中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15%以上,更有甚者因為厭學情緒嚴重,導致輟學,混跡社會,各種不良行為讓各位家長直呼:這孩子我管不了了!
畢竟不是每個寶寶都可以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的,有厭學心理的學生在行動上往往表現(xiàn)為缺乏學習主動性,討厭學習,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上課時不知所云,經(jīng)常走神、睡覺或者擾亂秩序;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學習沒有動力,遲到、逃課等。他們來學校讀書往往是老師家長強迫的,自己沒有絲毫興趣。倘若這種心態(tài)在青少年身上長期留存,就會沉積不良的學習品質(zhì),影響發(fā)展,甚至貽誤終生,家長們也要對癥下藥。
舉個栗子:芳芳本來是個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后來上課無精打采容易走神,經(jīng)常上課睡覺,最后成績一落千丈,加上媽媽的責備,脾氣暴躁,經(jīng)常和家長吵架,最后不得不休學調(diào)整。
診斷: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媽媽要求過高,總是督促她一定要成為班級的尖子生,導致她心理壓力過大,經(jīng)常和媽媽吵架,一次失誤都有可能造成打擊。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容易使學生形成壓力,這個時候?qū)τ诤⒆映煽兩系氖д`家長不應該選擇責罵,心理疏導很重要。
“我為什么厭學”
1.家庭管教兩極分化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分飾兩角,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爸爸的管教方式簡單粗暴,言語不和就棍棒相加;媽媽過于溺愛,百般順從。兩種管教模式都過于極端,前者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更加厭煩學習,而后者則易產(chǎn)生依賴心理,使孩子有機可乘。
2.交友不慎
本來是個乖寶寶,一時交友不慎結交社會中的青年當朋友,沾染了不良習慣,已經(jīng)來不及懸崖勒馬時,干脆不想上學。
3.自身意志力薄弱
青少年階段正是心智發(fā)展的階段,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無法很好的處理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加上抵制不住外界的誘惑,心思無法放在學習上。
4.受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很多學生覺得在學業(yè)上得不到認可,與其在知識的海洋里掙扎,還不如早早的步入社會,反正我的青春我做主。
中學生厭學家長應該怎么做?
1.予以肯定
“你看誰家的誰誰誰,你怎么就不學學人家呢?”這樣的話說不得。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更易受到傷害,家長這樣將他們與別人對比,不是在激勵他們,反到適得其反,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予以肯定,循循善誘,不要用挖苦的言語刺激他們,可以獎罰有度,鼓勵他們。
2.排解壓力
很多中學生的厭學心態(tài)是來自于過多的壓力,自己處理不好無處宣泄,久而久之失去學習動力。家長們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也應該勞逸結合,適當組織一些戶外活動讓他們得到放松。
3.明確學習目的
認清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為讓家長和老師高興才去學習,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并制定計劃完成任務,學會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