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莎士比亞說過,金錢是個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氣百倍。?
金錢,就是這世間的通行證。無論你選擇奔赴何方,只要你有錢,那你就能暢通無阻,一路高歌。
相反,如果你沒有錢,那你就很容易懷疑人生,不知道路在何方。有錢沒錢,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年少輕狂的時候,總認為金錢“俗不可耐”,根本不重要。誰知道,生活立馬給了我們一記重拳。沒有錢,也許我們連對象都找不到。
后來,我們才明白了一個道理,金錢確實庸俗,可這是對于有錢人來說的。而對于沒錢人而言,金錢就是高高在上的守護神。
首富說“錢不重要”,是因為他已經賺得足夠多了,十輩子都用不完了。而我們這些平凡人呢?根本沒有資格說金錢不重要。
世人兜兜轉轉,只為了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人萬般惆悵。這一點,相信60后這代人特別清楚。
逐漸老去的60后,才徹底明白,存錢和不存錢的人生,差距是巨大的。
02
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
有錢有酒的時候,我們身邊的兄弟姐妹特別多。沒錢沒勢的時候,我們身邊的小人特別多。這,就是金錢的力量。
金錢,能夠讓小人成為你的好朋友。金錢,也能讓朋友成為你身邊的小人。
哲學家認為,金錢就是天使和惡魔,既會讓人感覺到溫暖,也會讓人感覺到痛苦。
有錢人,自然能夠活得幸福,住豪宅,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而沒錢人呢?可能連房子的首付都給不起,依舊在生活的邊緣中掙扎著。
曾見過一些中年人,生病之后連治病錢都掏不出。沒辦法,他們只能厚著臉皮找別人借錢。到最后,不僅借不到錢,甚至連做人的尊嚴都沒有了。
難道說“人格尊嚴”還沒有“金錢”值錢嗎?說得難聽一點,人格尊嚴,在金錢面前根本沒有意義。
這一點,在職場中就能看出來了。
他為了賺到工資,只能在老板面前卑躬屈膝。他為了躲避“中年失業”的定律,就只能讓自己不斷地加班,最后熬壞了自己的身體。
每當談到金錢的時候,自己總有這么一個感覺,人可以為了金錢而不要尊嚴。這,終究是人間的悲哀。同時,也說明了金錢的必要性。
03
奔六的60后,我勸你不妨多存一些錢。
存錢,是一個人應對風險最好的選擇。別看“存錢”這種行為過分老套。要知道,你能存多少錢,那你就能擁有多少福氣。
不可否認,把錢存到銀行里面,的確會造成錢財的貶值。但是,如果缺少一定的存款,那你又怎么可能活得心安呢?
把錢都投入到股市當中,最容易被人割韭菜。把錢投入到項目當中,按現在的行情,不虧錢就不錯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經濟形勢不太好,環境問題也特別多。這個時候,擁有一定的現金流,才是普通人應對生活危機的保障。
尤其是經歷過“病痛折磨”的人,更會明白什么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沒有錢,又有誰會待你好呢?
你的孩子,會看著你的錢財來“孝順”你。你的愛人,會看著你的錢財來調整對待你的態度。要知道,有金錢庇護的關系,才能長久。
以前我們總認為“有情飲水飽”。殊不知,這沒有金錢庇佑的感情,也許比陌生人的感情都要淡薄。
奔六的60后,終究會明白,擁有一定的存款,這是后半生幸福的有效保證。
04
威克林說過,人生是海,金錢是船夫。如無船夫,度世維艱。?
歷史和社會發展的浪潮奔涌而來,只要你一個不小心,那你就會被卷入到漩渦當中,成為浪潮下的埋葬者。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種事兒,以往存在,未來也會存在。沒有錢的人,終究會成為有錢人發展的墊腳石。
所以說,做人還是“俗氣”一點比較好。對于金錢,不能癡狂,但要重視。對于物質,不能執著,但要擁有。
試想,當你老去的那一天,如果你有房產在手,那你能享受到怎樣的生活呢?
試想,當你老去的那一天,如果你啥都沒有,連周轉的資金都拿不出來,那你的晚年不就受到別人掣肘了嗎?
有個道理我們要明白,沒有人會可憐你,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資助你,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幫助你,除了你的錢。
別相信上天會幫助某某人,別相信有人能夠救助你。要知道,這世上的人太多了,哪怕是上帝也救不過來。如此,終究是我們手上的金錢最為靠譜。
總的來說,好好存錢,好好過日子,別想太多不現實的東西,也別幻想太多。這,才是最為實在的生活態度。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