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清平
? ? ? 從2018年7月我就開始在簡書上碼字,已經碼了5萬多字。另外8月19號到12月4號堅持日更108天。總共也有15多萬字了吧。
? ? ? 但是從在簡書上開始寫到現在,一直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還在原地踏步,絲毫沒有進步。
? ? ? 有時候心里很焦慮,為什么別人不到半年寫作水平就非常高了,而我還是這樣,很急很惱,有時想想是不是自己特別笨,不是寫作的料子。也有想放棄的沖動。
? ? 但是心里另一個自己還在告訴我要堅持,不要遇到困難就想著放棄,從小到大放棄的還少嗎。
? ? 直到昨天晚上看到粥左羅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里提到一個詞叫“關鍵限制因素”,看完文章茅塞屯開。
? ? 什么是關鍵限制因素呢?打個比方: 玉米大豐收,肯定是種子好,種的好,施肥好,土壤好,水分好,陽光好,如果缺少任何一樣必備的要素,可能就不會有大豐收了。缺少的那個因素就叫關鍵限制因素。
? ? 他特意提到了寫作這件事。寫作,人人都會寫,但寫出來的東西有天壤之別。如果一味的追求“量”,追求技巧,追求文采,寫作是永遠提升不了的。
? ? 為什么呢?因為拉開寫作距離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思考。
? ? 面對同一件事,別人能想到1點,你能想到5點,別人能想到5點,你能想到5點外還有一件事的3點與此有聯系。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哪怕遣詞造句弱一點,寫作水平更勝一籌。
? 例如,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在16年寫過一篇文章叫《人家都出軌了,你為什么還沒上軌》。
? ? 就是當時爆出一個明星人物出軌了,大家都更風蹭熱點,寫的角度都千篇一律,什么婚姻的愛與性,出軌的道德是非等等,一樣的套路,一樣的角度。讓人看了無聊,沒有新意。
? ? ? 而他拋開這些別人都能想到的觀點,角度,另辟蹊徑,由“出軌”想到“上軌”,上的是職場的快車道的軌。從這個角度寫,文章被轉發無數。
? ? ? 由此想到我自己平時是怎么寫的,根本就沒有動過腦子,想到什么寫什么,想到哪寫到哪,潛意識里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概念。文采上比不過別人,文章思想上,寫作角度等也比不上人家,所以寫不出好文章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 ? ? 只是思考就能把文章寫好嗎?作者又給了我一悶棍,只是思考還不行。
? ? ? 為什么別人的文章觀點更獨到,為什么別人分析的更深入,為什么別人想到的更全面?
? ? ? 因為拉開大家思考水平最關鍵因素是輸入。
如果沒有持續、大量、優質的輸入,你的思考和輸出是沒有質量的,是打動不了人的。
? ? ? 今天懂了自己問題出現在哪里了,也非常感謝粥左羅的那篇文章點播了我。
? ? ? 寫作,不僅是傻傻的堅持日更這種量上的積累,更需要通過持續訓練深度思考,持續的優質輸入,唯有這樣,寫文章質量才能有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