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篇算是應我的好朋友果媽的約稿寫的吧。如果厚顏說自己學問多高,知識多多,大概是不成立的,但是如果說愛書,我可以毫不猶豫地點頭稱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家里的藏書大概是1000多冊,大多都已看完,工作后每年的閱讀量大概是50本左右。
? ? 至于如何愛上讀書,不可避免地要談點成長經歷。我應該算是典型的農村長大的孩子,雖是獨生女,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從5歲開始就被托管到外婆家,父母對我的成長經歷基本不參與。我的外公是退休老干部,老黨員,享受免費的報紙,他本人喜歡聽廣播,看新聞聯播。于是我的一天就在廣播中開啟,在新聞聯播中結束。小時懵懂,聽著“現在是新聞和報紙摘要時間”,看著“歡迎收看新聞聯播”也不覺得枯燥,照樣津津有味,看報紙連猜帶蒙也無師自通學了不少漢字,幼兒園上了一年之后升了小學,學了拼音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人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對于我來說,識字就相當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的世界再也不是簡單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媽,不是日復一日重復的鄉村風景,書里的世界有王子和公主,有精靈和妖怪,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我沉迷。前面說了,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基本不參與,有也是最基本的吃喝穿戴,當然也不會帶我買書。所以所有有字的東西,報紙、雜志、產品說明書,都是我閱讀的對象,所有家里有書的小伙伴,都成了我借閱的目標。每天做完作業,我就開始執著的看書,直到天光昏暗,看不清字。因此,直到現在,外婆家的老鄰居們都記得那兒曾經住過一個狂熱讀書的小姑娘。
? ? 到了初中,因為讀雜書積累了深厚的閱讀功底,因此我的作文一直以來都是班里的范文。也因此得到了人生第一個與讀書有關的職務:班級借閱員。每周都能獲準去學校圖書室,為班里所有的同學挑選圖書。這樣的“職務”大大方便了我的閱讀。我總是抓緊時間讀完我自己那本,然后和其他同學交換,此時我已經回到了父母身邊,但是還是一樣,父母只關注我的學習成績,其他都不在意,我有時候會埋怨他們對我精神世界的忽視,但是沒關系,我自己構建了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世上所有的品德、愛好、價值觀,我都可以在書中學到。高中緊張的學業讓閱讀成為奢侈,還好,有指定的閱讀書目。在這個時期,我培養了對古文的愛好,我著迷古文辭藻的精煉與美麗,而鉆研古文,是語文老師默許并贊賞的,班主任老師也不會認為看閑書而把書沒收。
? ? 到了大學,學校圖書館就是一個殿堂。即使浦口的圖書館只是一個簡易工棚,鼓樓的圖書館有點太遠,但是并不妨礙我大多數沒課的時候都泡在里面。人文、藝術、小說,不問出處,書名感興趣就抽出來看,有價值的就做做筆記,默念背誦。
? ? 工作后終于有了收入,像是為了補償幼時的我買書欲始終得不到滿足,我開始了對書的囤積,看報紙雜志上的新書推薦,看貝塔斯曼書友會郵寄來的推薦書目,看《讀者》雜志喜歡的節選去找全本,我終于可以隨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歡的書,這樣的感覺真好。
? ? 總結我的讀書經歷,有收獲,也走了很多的彎路,我感謝我的父母對我讀書從不干涉,卻也埋怨他們沒有正確的指引,但是經歷就是財富,正是因為讀了不少的爛書才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好書,看了很多各個領域的雜書,才能分清自己的興趣方向。
? ? 現在我做父母了,雖然我的孩子才3歲,但是我對于他今后的讀書是這么考慮的:
? ? 1、愛上閱讀。培養讀書習慣,我愛買書,也愛給孩子買書。同學朋友、網絡上推薦的幼兒讀物,先做個基本判斷,然后就買回來,孩子有的喜歡,看過一遍又一遍,也有的讀了兩句就沒有興趣聽了,那有什么關系,現在的玩具動輒好幾百,相比而言,圖書的性價比已經很高了。
? ? 2、興趣第一。尊重孩子的興趣,盡可能的滿足他的需求。就像我兒子現在的興趣點在三國和恐龍,我就買了一系列相關書目,繪本版三國故事、三國武器、三國人物傳記。恐龍繪本,恐龍圖片、恐龍科幻,看不懂沒有關系,大人可以講,孩子的理解力遠遠超過我們想象。
? ? 3、把握方向。我不想對孩子的閱讀指手畫腳,就像我不喜歡別人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一樣。但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基本的把握還是要的。我會去做功課,大致了解書的內容,選擇適合他年紀的書再給他選擇,等到他長大些,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再教給他選擇書的方法。
? ? 我一向認為,不管社會多么發展,電子設備如何取代傳統行業,書,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