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修煉手冊:輸入→輸出→復盤→系統→體系
修煉原則:被動→主動
去年9月份之前,我還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上班族。在工廠上班,過著倒班的生活。
沒錯,要上晚班。從晚上12點上到早上8點。
說實在的,挺累的。不過,累只累在身體,精神很空虛。
經歷了十多年的學習生涯,習慣了時間被課程表安排好。
大學一大堆的專業書似乎可以讓我驕傲的對別人說我是專業的,可專業不專業也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只不過為了應付考試,應付畢業,被動學習罷了。
工作后,我連被動學習的機會都被剝奪了,我開始覺得空虛,迷茫,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有一次,公司開展產品宣講會,指派我做宣講員。我很激動,準備了很久。可是到了發布會的現場,我因為緊張,腦子一片空白,只有對著PPT念稿,我看到臺下的觀眾心不在焉,眼神飄忽,我非常難過,我的演講很失敗。可我的另一個同事上臺,神采飛揚,和觀眾幽默互動,氣氛相當好。我有些受不了了,為什么別人能做到的我卻做不到呢!不行,我一定要改變,我一定可以做到!
正是因為自己對現狀的極度不滿推動我出來學習。
人的內驅力有兩種: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其中逃避痛苦的內驅力比追求快樂的內驅力更大。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學習之旅。
我出來學習之后,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寬廣。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的狹隘。
刷新認知模式:我開始瘋狂囤課,覺得我什么都缺,什么都要學一下。可是自己的精力分配不過來,囤課只不過是個心理安慰罷了。 刷新認知的模式很有必要,它讓人知道自己的局限,看到外面世界的廣闊。不斷地從井底跳出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只是不斷從一個井跳到另一個更大的井,只能無限接近天空,不可能最終抵達天空。所以,我應該沉下心來修煉,打牢基礎。
開啟修煉模式:
修煉第一層:思考。自己獲得的新知識如何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融入自己的血液,形成自己的習慣和價值觀。
修煉第二層:應用。潛意識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當你把新知識轉化為方法,模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實施,潛意識就會把“模擬”當做“事實”,轉化為“經驗”。當你在生活或工作中真正碰到問題的時候,它就會按照曾經模擬過的樣子去做,把“模擬”真正變成事實。
修煉第三層:管理。當你駕輕就熟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在慢慢影響周圍的人。如果你愿意花功夫在自己周圍的人身上,比如親人,同事,朋友,你就會發現他們好像在按照你的意愿在生活工作。怎么可以做到如此?秘訣不在于有什么妙招可以改變他人,而在于改變自己。功夫花在什么地方?功夫花在了解周圍的人,了解他們的性格。理解他們的性格優勢和劣勢,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和他們相處,讓他們覺得和你在一起是非常舒服的,喜歡和你相處。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們達到同頻共振的狀態了。
修煉第四層:共同成長。我們對所有人要懷抱一顆敬畏之心,或許對方各方面條件沒我好,但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是我們沒有的,“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罷了。當對方和我們同頻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虛心向他們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找尋更“優秀”的圈子,那是幫助自己“跳出井外”的重要法寶。為什么說“讀史可以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向我們展示的是前輩們如何自己挖坑,自己跳進去,又自己走出來的過程。更難得的是,前輩們把出坑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本著作幫助我們“少走彎路”,“為什么要讀書”這個問題不用再多說了。當你比較難找“優秀”圈子的時候,用書可以和作者進行神交。不過,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找到“優秀”圈子不是什么難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記錄自己成長的過程,回想復盤。不斷尋找主動學習的方法并踐行修煉。
告訴自己,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要比昨天好,每一天都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