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接觸最早的浪漫故事,大概就是童話里的王子和公主。
他們多好?。?/p>
王子可以為了公主以身犯險,萬死不辭。無論是劈荊棘、下火海還是斗惡龍,拼盡一切努力都要來到你身邊。
而公主為了王子,耐得住寂寞,受得住信仰,你來,我跟你走,我相信你一定會來,所以我等。
對于那時年幼的我來說,這大概就是對愛情全部的理解。
然而啊,童話故事總是結(jié)束于“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王子成了國王,公主成了王后。可童話里國王和王后的故事就不怎么美妙了吖——王后總是早逝,留下年幼的孩子。國王曾經(jīng)那么愛他單純善良的妻子,可再娶怎么都是刁鉆歹毒的除了好看一無是處的女人?
曾經(jīng)那么強(qiáng)大的愛情啊,在愛的人離開后,它又在哪里呢?
2
第二次刷《愛樂之城》,依然哭得像個狗子。
Mia和Seb終于還是沒有在一起。沒有完成的愛情,撕裂和逝去,是永恒的催淚劑。愛情不全是王子和公主那樣永遠(yuǎn)激情四射,也不全是國王和王后那樣簡單和極端的結(jié)局。
與童話相比,電影更接近于現(xiàn)實。20多歲的我,早已經(jīng)說服不了自己,再去相信童話了啊。
Mia和Seb都是閃閃發(fā)光的追夢者,卻又都是埋沒在人海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Mia無數(shù)次的試鏡,又無數(shù)次的被各種好笑的狀況打斷,無數(shù)次的碰壁,多像剛剛進(jìn)入社會的我們自己。抱著簡歷滿懷希望沖進(jìn)人才市場,頭破血流,卻依然一次次沖進(jìn)去,覺得這次一定是我的機(jī)會。
那一刻的心情我想你是一定懂的,Seb也懂,他也是一樣的人。所以,他們相愛了,在追夢的路上,好像有了同行者。
我愛你,因為你懂我。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
我愛你,因為你愿意陪我一起笨拙地努力,我們支持彼此的理想,就算別人看不到,你看到了,你理解了,你就是鎧甲。
然而,能夠在無人之處依然默默地堅守理想的,那一定是因為極度的熱愛啊。
但也正是對自己理想的熱愛和堅守,他們終于出了分歧。他們都是堅守理想的人,堅守的,卻是不同的理想。
理想跟愛情沖突時,愛情總是容易被先放棄的那一個。
五年后,Mia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yè)有所成就。某個傍晚與丈夫飯后散步,無意間走進(jìn)一間爵士酒吧,竟恰好是Seb開的,logo還是兩人熱戀時Mia給他設(shè)計的。
你想想,如果你是女主,你見到此情此景,是不是很好哭。
真的很好哭啊……
愛的人離開了,愛情依然還在啊。
Mia說,我會永遠(yuǎn)愛著你。
Seb說,我也會永遠(yuǎn)愛著你。
我愛你,但我也能接受,我們無法在一起。至少跟你在一起,我們都變成了更好的人,跟你在一起度過的都是最美好的時光。
3
在《愛樂之城》里,Mia的床頭貼著好萊塢影星英格麗·褒曼的巨幅海報,包括最后幾分鐘在Seb的俱樂部再度重逢正是對《卡薩布蘭卡》這部經(jīng)典影片的致敬。
《卡薩布蘭卡》,正是英格麗·褒曼主演,講述的也是一段絢麗綻放過旋即又逝去的愛情。
如果說《愛樂之城》依然止于男女間的小糾結(jié)和小情愛,與此相比,《卡薩布蘭卡》里發(fā)生在戰(zhàn)爭背景下的愛情格局就要大多了。
男主Rick擁有過愛情,又失去了愛情,他被愛情所傷,卻執(zhí)著地在卡薩布蘭卡等待自己的愛人,等來了愛人,卻冒著生命危險將愛人Ilsa與“情敵”送上飛機(jī)。正如Rick所說,“我們這三個小人物的愛情問題在這個瘋狂的世界算得了什么。”
《愛樂之城》里,Mia和Seb有關(guān)于事業(yè)的理想,《卡薩布蘭卡》里,Rick和Ilsa有關(guān)于國家和正義的理想。他們最終都為理想而放棄了愛情。
我愛你,所以我成全你。我們已經(jīng)有過最美的回憶。
“We'll always have Paris.”
大概不曾經(jīng)歷分離,不會知道我這么愛你。
——“ 我真希望我從沒如此的愛過你?!?/p>
不管怎樣,都愿你的愛情永遠(yuǎn)都在。
你的愛人,永遠(yuǎn)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