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寫近朱成玉發起的圖配詩,想起了小時候的事。
以夢為馬
文/心若芷蘭
如果可以,請允許我以夢為馬,
一直奔跑在少年的平原
那里花開滿樹落葉成詩
蝴蝶閃著奇異的光
塵世沒有喧囂
鄉村永遠唱著慢悠悠的歌
沒有煩惱沒有糾結沒有傷害
把酒言歡重復著冗長的家長里短
我還是一個小小少年
朝出牧牛晚歸夕陽
歡快的步子數著鄉間飄起幾縷炊煙
燈下書生與火龍丹的故事被父親演繹了千遍萬遍
他以他的方式承繼善有善報善執善念
時光漸行漸遠
記憶會永遠定格
還有蝴蝶閃著奇異的光
落葉是詩花開那年
我愿以夢為馬,
一鞭劈開萬丈紅塵
只做小小少年
想念聽父親講述火龍丹的歲月,溫暖了兒時最真切的記憶。
冬季是農閑時節,地里是沒有什么活計的,但是,對于農民來說,沒有閑著的時候。寒冷的冬天,我們需要把花生殼剝掉,有一部分留作種子來年春天種到地里去。剝花生如果只是少量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大大的花生,身披麻衣,小嘴呶著,兩只小手并攏捏住,一用力,“啪”開了,紅紅的花生米從里面滾落出來。一個兩個三個……很快,你的小手指肚癟癟的,凹進去一個坑,而且,不知道是凍的原因還是用力的原因,手指肚往往比花生米還要紅。重要的是,很疼,磨得手指疼。
于是我們就會發明很多輔助工具,既能保護手指又能繼續工作。比如把蠶繭的殼剪開,戴在手指上,大人可以,小孩子就不適用了,手指太細,在里面晃晃悠悠,沒法干活。大人們需要,他們的手指因為勞作早就開裂,如松樹皮一般,有的皴裂甚至會流出血來。看到這樣的情形,小孩子也是不好意思偷懶的,農村娃多是很懂事很體諒父母的難處。
小孩子們會折下一段楊樹上的枝條,截取一根半筷子那么長的一段,對折過來,但不能折斷,把帶殼的花生橫放進兩根木棍之間,輕輕一夾花生就開了,右手來夾左手麻利的把花生米從殼里完全剝出來。這夾子因為每年要用,對折處也有用火烤的,那多是選槐樹枝了,能用很多年。
這樣的工作是枯燥的,我們就會淘著父親講故事。
父親一面不放下手中活計,一面清清嗓子:還講火龍丹的故事吧,我就會這一個。
我們安靜地聽著,父親就會這一個,總比沒有故事強很多吧。
“從前有個讀書人,從遙遠的地方去京城趕考。天寒地凍,大雪紛飛。他背著書箱,身上沒有更多可以御寒的衣物,他凍得哆哆嗦嗦,把手攏進袖子里取暖。但是單薄的衣服絲毫不能抵擋寒冷的北風。狂風卷著雪花打在臉上,刀割一般。
要是有堆火烤烤多好啊,這樣的愿望真的是妄想,荒郊野外,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連避寒的屋子都沒有,哪來的火烤。
他瑟瑟縮縮四處張望,想要找個可以避風的地方。
他看到不遠處有塊地,處于低處,北面和西面都有高崗,地的西北角就被包圍了,沒有多少存雪。他踉踉蹌蹌走下大路,朝那個地方奔去,歇歇腳,等雪停了再上路吧。
總算挨到他看好的那個風水寶地,果然比大路上暖和多了。他使勁地搓搓手跺跺腳,好讓凍僵的手暖和過來。過了好一會,身上才暖和過來,有力氣打量四周。
這一打量不要緊,嚇了他一跳,幸好沒有踩到!在他腳下不遠處,一只雪白的狐貍趴在那里,旁邊還有血跡。因為那毛色太干凈太純白了,跟雪一個色,根本看不出那是一只小生靈,以為是風旋的一堆雪哪。
同病相憐吧,他抱起那只狐貍,感覺身上還有溫度,應該還活著。仔細檢查它的傷口,右后面那條小腿被什么夾傷了,他從身上撕下一條布溜子,用手一點一點清掉血跡和粘附的泥土草枝,用唾沫小心翼翼地清洗了一遍。
他用布條包扎好,把狐貍抱在懷里,用體溫暖和快要死掉的小狐貍。
不知過了多久,迷迷糊糊的,他睡著了,感覺身上越來越暖和,他在想,救了這只小狐貍真好,它身上的毛多暖和啊,跟火龍丹是的。
當他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躺在一張裝飾華麗的床上,蓋著錦繡緞被,上面繡著龍鳳呈祥。屋里點了很多盞燈,都安放在精美的器具上,排列在屋子兩側,整間大屋被照的燈火通明,跟白天似的。他起身,發現自己穿著的破衣爛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用料講究的純白緞衫,他感覺像在做夢是的,掐了自己一把,他叫了一聲,很疼,不是夢!
外間馬上跑進來一個童仆:少爺醒了?天涼,您穿好衣服再起來。
小童子手腳麻利地拿起床側高腳凳上一件金線繡菊的藍緞棉袍給他穿上。
這時,外面又走進來一個白面束發的青年男子,白衣白衫,衣袂飄飄,如仙人一般。一進來,他就對著書生三拜下去:感謝恩人的搭救之恩!
書生趕緊旁邊一躲:使不得,使不得,您弄錯了吧,我沒有見過您,怎么可能救你哪?那邊男子笑著,受人之恩當涌泉相報,恩人健忘不要緊,我記得就好。
就這樣,書生在這里住了幾日,好吃好喝,體力增長起來,外面的大雪早停了,他惦記著趕考,就要告辭而去。男子再三挽留,但是不能耽誤趕考,送書生馬車,書生堅辭不受。于是就取出一件雪白的馬甲,皮毛厚實,幫書生穿上,說這是他家的寶物,叫火龍丹,穿上它,身上跟一團火是的,再大風雪也不怕。書生也是凍怕了,接受了,說趕考回來一定歸還。
又經過半個月的行程,他終于到達京城,考試也開始了,他順利交卷,在客舍等待放榜。沒想到,他高中榜首成了狀元。他衣錦還鄉,路過當初送他火龍丹的那戶人家那里,卻只有一片荒野,自己避寒的地方已經開始長出青青小草。
他突然明白,那白衣男子就是他救下的狐貍。
善有善報啊,他感嘆著,摩挲著火龍丹,好好收藏起來,當作了傳家寶。
父親的故事講完了,我意猶未盡,總在想,那個書生就在我家東嶺那塊地角避寒,那里,秋霜打下來時,別處的地瓜葉子都被打蔫了,而那個角落葉子青青,最多有些發紅,那是個溫暖的角落。要是我也遇見一只狐貍多好,我也有一件火龍丹就好了,冬天再也不怕寒冷。
每每下地干活,我總要仔細尋找那里,看看有沒有大一點的洞口,或許狐貍就住在那里。
洞倒是很多,那一帶有灌溉渠,蛇和老鼠很多,它們的洞穴隨處可見,但是都不是狐貍洞,所以每次都很失望……
后記:想起這個故事,我百度火龍丹,一種指的是一種蒙藥,和父親講的不搭邊;也有民間故事,老財主看不起窮女婿,女婿用智慧戲弄岳丈,那破衣當火龍丹換取皮袍,結果凍死了岳丈;還有一個版本是長工恨死苛刻的地主,破衫換裘皮大衣,凍死財主。這些故事的版本都不如父親講的溫暖,甚至他們的故事版本里有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不喜歡!
所以把父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寫下來,給苦難的人們一點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