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電子產品在很多第三方代理處都會有折扣,在亞馬遜上更是連稅也不用繳。但是,連減價也很少見的蘋果專賣店仍然是顧客爆滿。蘋果自家的專賣店裝修得極其精致,有的店面連上樓的階梯也是磨砂玻璃,在商店里行走就像在玻璃宮殿中漫步。
然而,對于實體店零售商來講,現在的挑戰不是“我們怎么樣才能模仿蘋果零售店”,或者模仿其他漂亮的店鋪。關鍵在于出發點,這跟史蒂夫·喬布斯制作iPhone的初衷是一樣的。他不會問:“我們怎樣才能做一款能搶到2%市場份額的手機?”,而會問“我們怎樣重新發明電話?”同樣,零售商們不應該問:“我們怎樣才能創建每年能獲利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店鋪?”而是問“我們怎樣建設自己的店面,因而能豐富我們顧客的生活?”
蘋果不僅僅是因為在產品細節上的精益求精打動了顧客,在零售方面也注重用戶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自身的利益。蘋果的每位零售店的員工都受過專門的訓練,對本公司的產品了如指掌,而且他們懂得如何幫助顧客。
TED上Simon Sinek的演講《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也許剛好能夠說明這一點。他提出了一個“黃金圓環”理論(TheGolden Circle)——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百分之百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其中的一些人,知道該怎么做;但是非常非常少的任何組織明白他們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與利潤是沒有關系的,因為利潤永遠只是一個結果。關鍵是,你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懷著什么樣的信念?你的機構為什么存在?
那些能夠心懷夢想、目標、信念的人和組織,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蘋果就懷著這樣的信念,從而在眾多的電腦公司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