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碼出來的關于小爸爸長大的文字,引發了兩軍甚至三軍對壘的一頓狂掐。好吧,我只是借朋友圈之口替怨婦們撒撒氣而已,僅一家之言。
哈哈,從中又激發出鄙人繼續碼字的靈感,大致可以分以下的類別。
1
男人篇
第一類大爸爸
好男人一看到那篇文字,立即跳起來反駁:一板子打在了所有“叫爸爸名字”的人身上,片面性太強,抗議!
本判官參照爾等大爸爸們以往的表現,諸如:自身思想素質要求頗高,生活自理能力頗強,對待小家庭有自己的規劃,對待小子女教育與妻取得高度一致,并且能夠以身作則;不隨意唯老父母迂孝,不隨意依賴原生家庭,德能勤績方方面面均可得高分,如此這般,此君抗議有效!另附頒“中國好男人”獎勵若干!
第二類小爸爸
小爸爸們自己婚齡不長,在不違背“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古訓中,逐漸意識到該斷奶了,于是慢慢善意改變ing。比如:既安撫愛自己如命的娘親,也安慰愛自己娃如命的娘子,從中協調,重點掌控自己小家的節奏,在不能兩全時,適當依賴老父母的飲食照顧,對小鬼頭的教育,漸漸能控制自己不良舉動,身垂典范。此君也可抗議有效,并且要表揚其用心良苦。
第三類假爸爸
假爸爸們,其實就是貨真價實的大兒子,既是老媽的兒子,也是老婆的兒子;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除了會掙基本生活費,遵循一部分正常的人的軌跡,其余時間均在手機游戲或其它各色個人嗜好中度過;即使偶爾出行,也希望獨行俠,小家對他來說只是個旅館,孩子對他來說只是個象征,而另一半僅僅是生理必需品,他只是假裝是個爸爸而已。
2
從哲學角度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具有普遍性,所以碼出來的字能夠引起共鳴;所敘述的恰恰又都是個案,矛盾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具有特殊性,應該區別對待和解決。所以批評我片面也是對的。
談及為父話題,勢必牽扯為夫的激論。
一位“名字是爸爸”的人留言評論:別人家的男人有大志向,去外面掃天下了,那就允許他們不掃小家吧;我沒有大志向,沒有可以依賴的老父母,也不忍心只看對方一個人忙,所以只能“齊頭并進,共同成長”。被他這樣的“常態爸爸”感動了,因為他舍不得對方的辛苦,所以讓自身斷奶成長,這比任何甜言蜜語的承諾都重要,都有意義。
“老婆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所以下班了,我得回家!”不管說這話的人回家做得怎么樣(可想也不會差),但至今想起來總是讓人感動與溫暖的,所以樂意與這樣的人為友。
“再買一份帶回家,老婆下了夜班回來可以吃,她也挺喜歡這種油煎包的!”這是好久前一同出差司長在外午餐后的動作,他的解釋聽上去真的很有力量,很溫馨。
如果有這樣的人把另一半放在心上,疼在嘴上,哪里還會有小爸爸、假爸爸,起碼是位“常態爸爸”,是吧?!
3
女人篇
第一類好媽媽
好媽媽們看完文字,留言道:家里孩子可以找到孩子自己的東西,男人應該找男人自己的東西,不依賴老父母,有利于斷奶,也有利于小家庭的成長。
這是理智與智慧集一身的好媽媽,調教夫君與子女盡在掌握中,無論風吹雨打,乾坤自在心中。想必夫也是常態爸爸那樣重視另一半種種精神狀態的明理型人才,才配合得這么和諧美好。
第二類焦慮的媽媽
焦慮的媽媽,愛孩子甚過一切,她是小家中所有人的依賴,家里離了她,可能所有電器停滯工作、所有外賣搬到了臥房;她又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思想,她想按照自己的所學所知來改造夫與培育娃,有一點點偏離,她會無比焦慮,同時她也心甘情愿的付出著,處理好前后左右親情友情,因為她肩負的是她最愛的娃。倘若沒有理想的環境來教育娃,她情愿犧牲圍城,推倒它也是竭盡全力,因為她不能忍受迂腐與無知繼續延續在娃的身上。
第三類奴仆媽媽
傳統型的媽媽,淺淺嘆口氣:有啥好爭的啊,就這樣過過吧,別對娃期望過高,也別對男人要求太高,女人嘛,一輩子就為了個依靠,愛不愛,有錢用就可以了,都不會帶到天堂或是地獄的。所以,她們情愿麻醉自己或是失去自己,放棄所謂的理想與追求,為奴為仆,免費的廚娘、免費的環衛工人、免費的家政公司及外帶著免費的奶媽。
4
男人都覺得女生變成“新娘后”徹底無語了,就是個“不是后”了: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上下左右都不是;原來的溫柔善良體貼善解人意賢良淑德都跑步走開了嗎?所以趕緊回家問問老媽...
這當然是說笑的。
女生喜歡搬最優的教材出來參照,哪怕是個星座運勢解析,她都要那描寫最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否則就會失望。對失望成了習慣后,就會灰心,沒有斗志,像祥林嫂一樣怨叨逼叨的。
都說好男人是好女人調教出來的,有道理的啊,但肯定男人底子要好,朽木不可雕,只能算你倒霉攤上了,退貨可以,你得受得了世俗的評判,也要有自立自強的能力,并且可以妥妥當當的養活孩子,這樣的話,可以,女權隨時都可以講的啊。
好女人影響三代,那女人自己你也修煉修煉吧,能說到做到、身體力行,影響力遠遠超過會說教,那樣的媽媽才有強大的吸引力,才會自帶光環熠熠生輝。
結語
很怕涉及兩性及家庭的話題,教育也是,因人而異,每個矛盾個體都是千變萬化的,不存在教科書般金科玉律。生活是本神奇的教科書,就在生活熔爐中煉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