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今天回到了這熟悉的地方,南正!出現在眼前的一片景色,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每年冬天,就會各種燒,把田間的雜草燒掉,來年再長新的,采割回家供牛羊食用。
【此處無圖】每次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我總會住在二舅家,二舅媽便給我做一桌好吃的菜肴!厚顏無恥地說,我已經把二舅家當成是我的第二個家了。
飯后散步,來到了馬路上,望到的是一簾晚霞。說實在的,自從離開山村后就很少見到這么漂亮的晚霞了。讓我想起了曾經年少的我,在田野間玩耍,看著晚霞,再望向家的方向飄起冉冉炊煙,我便收起玩耍的心,往回家走。
農村的天空永遠是那么的藍,不像城里,基本都是霧霾啥的,只有大雨過后,才可能見到如此蔚藍的天空。在農村,不管何時,你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永遠是如此美麗的藍色。最喜歡的就是兒時夏天和奶奶坐在屋檐下,仰望星空,妄想數清夜晚天空的星星。
農村儲存農產品的神奇,我們貌似是叫紅薯洞。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但是很多東西收回來不可能直接擺放在家里,比如紅薯!這時候每家每戶就會把挖來的紅薯放進這個洞里儲存。記得我家以前有兩個洞,特別地大,像個簡易的地窖!小時候,奶奶會經常帶我去洞里拿取紅薯、生姜、月瓜、馬鈴薯等。我總會選擇爬進洞里往外遞,等我爬出來時就會滿身泥土,確還樂此不疲。
曾經沒有公路之前,這是一條寬敞的山路,現在人走的少了,基本就剩放牛放羊或是砍柴的個別人在走了。山路也因為修建了公路而損壞了好多。,小時候上學放學都會走這條路,基本來回應該有十來里路,奶奶還經常擔心我會背不動書包,下雨了擔心我過不了小溪。
每年端午節前期,家里人總會去采摘好多這種粽葉,到時包粽子的時候用!小時候跟著大人們走山路或是上山,口喝的時候,也會摘這個裝水喝。
棗子、桂圓算是農村常見的東西了。這種不知道叫啥的樹,長出來的果實很特別,小時候,我總會以為這就是棗子樹?,F在想想,真被那時的天真給萌到了。
這種果實紅彤彤的,那是真的誘人。小時候見到這種果實,總會去摘來往嘴里塞,但很難入口,因為它的澀那是相當嚴重。媽媽那時便會教育我,不要亂吃,會吃啞巴了的。后來,不知從誰那里得知,霜打過之后,它其實是甜的,我嘗了確實是的!
在山路上隨處可見的一種東西,也是因為它,曾經寬敞的大道會慢慢變小,以至于最后看不到道路,它的繁殖能力不是一般的強,道路兩邊如果一年不砍,這道路基本就沒法走了。但是它也是起火的一個好東西,外公總會去砍很多很多回來,曬干,然后作為點火的易燃物。我也是在外公這邊發現它的不同玩法,印象最深的的應該屬“彈弓”了。把頭折斷,慢慢的把它的芯拉出來,拉到一半,再把拉出來的芯插回另一頭的洞里,簡易的彈弓就完成了。
“海綿樹”這是我自己給它起的名字,因為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它叫什么。這種樹很矮,而且還會開花,花的味道不是很好聞。尤其是新張出來就如圖中棕色的枝條一樣,筆直筆直的,拿根比比它還小的枝條就能把里面的芯給換出來,換出來的芯白白的,捏上去和海綿也差不多,我們有時也會把里面的芯抽出來,然后把枝條當吸管用。
對于我們農村而言,松樹的作用非常大,小松樹的苗拔來熬藥治療風寒效果很好。每年春天3-4月份,村里的人們會上山砍松樹枝,然后把枝頭的花給摘回家,收集松樹的花粉,它的花粉是我們制作麻糍的很好輔料。
這個應該算是我們的武器了,這是天然的鋒利,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把一棵里面的最中間的那個拔出來,兒時總會以擁有一支這么鋒利的武器而驕傲!因為采摘的時候也是極不容易,它的葉子頂部都是帶針的,它長得又是一個扇形,所以想要摘最里面的,必須把葉子弄到一邊,但還會難免被戳到。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回外婆家了,因為爸媽抱著我走過幾遍山路,我就知道怎么走,所以在家找不到媽媽的我就走上了山路去找媽媽,那時才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年紀小小的竟然敢一人走山路!快要走到的時候,我在路上大哭起來了,因為看到了一頭很大很大的牛,就是圖片中那塊黑黑的大石頭,照片因為像素和拍攝的位置不同所以不是很像。
回家看到的基本都是我那兒時的同年!致敬童年、敬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