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總算寫了點正經東西。按照專業標準,我寫東西,凡是和教育教學相關的,都算正經東西,否則,都是不務正業。
1577字,有課堂打底,寫起來還是有速度的。可我翻看自己的歷史遺留問題,不是一般的多。都是正兒八經的東西,稀稀松松寫了半拉,不知道什么緣故耽誤了,就再也寫不下去。可見,“一氣呵成”,這個詞語是很有說服力的。
做學問,畢竟是枯燥的事情,記得在一位心理咨詢師的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不是生活艱辛,誰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華……”覺得很有意思,就收藏了起來,今天覺得很應景,就拿出來用用。
況且,以我的點贊率來客觀衡量的話,生活的搞怪照片和世俗的雞毛蒜皮,更受歡迎。工作本身壓力就不小,愿意業余繼續辛苦的人,不多了。
昨晚一位初三黨的媽媽問我:“為什么不收補課費呢?我雙手贊成收,我們家委會可以組織收,老師們太辛苦了。”我笑了,至少,有人理解我們為了解決學生去那些良莠不齊的補習學校,減輕家庭負擔,義務免費自覺自愿的補課,是有家長覺得感激并主動愿意表示支持的。可是,如果可以選擇,老師和學生,誰愿意補呢?都是劇場效應帶來的惡性循環。
已經寫了一千多字了,再寫,才思駑鈍,已經不知所云了。
“媽媽,make sb? fell at home,你會翻譯嗎?”女兒偏著腦袋問我。
“制造在家的感覺?不對,應該是讓某人或者使某人感覺賓至如歸。”我漫不經心地回答。
女兒瞪大眼睛:“媽媽,你該不是偷看了我的英語書吧?我又被你折服了。我就不明白為什么要用賓至如歸,結果你居然就這么翻譯了!”
“雅詞,懂不懂?”我得意地回答。想起多年前自學考試,考英語的時候,英譯漢,多半看不懂,可我看懂了幾個句子,想起我在某本書上讀過的一段話,大致就是這個意思,于是依靠認識的單詞和語文的功夫,翻譯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字,然后,就63分一次過關了。多讀書,很有用的。
先生拿起我桌上放的那本周國平的《內在的從容》,翻了翻,看不進去,覺得不適合自己。“老爸,《儒林外史》不錯,挺有意思的,我最近在讀,你看不看?”女兒適時推介。貌似成功,這會我近視眼看不到他捧著啥書在看。
這時候,心靜如水,更年期綜合癥絕對不會發作的。通常在他標準葛優躺,捧著手機戴著耳機呼叫失靈的時候,我的更年期狂躁癥很容易發作。一通河東獅吼,期待硝煙彌漫,結果鴉雀無聲。
還有一種情況,也不會出現,就是他拖地板打掃衛生的夜晚。即便之后他葛優躺沉溺手機游戲,通常我也會看在他拖地的份上強壓下去,將焦躁置換成莫名的頭手腳多方出汗自我消化。
這是夜晚我們家的常態,散亂記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田玲寫于2019年1月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