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和謝娜,是這些年中國主持界最活躍的兩朵“奇葩”。
一個言辭犀利,“見誰懟誰”;
一個搞怪耍寶,“瘋瘋癲癲”。
同樣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夸張無厘頭的主持風格,為她們贏得了不少好感;
各自的“王牌節目”,也是不少粉絲心目中的“經典”。
可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兩個人的評價并不十分友好。
在事業和生活上,兩人面臨著相似煩惱:
奠定“江湖地位”的那套主持風格和“人設”,觀眾越來越不買賬了;
專業素養受到質疑、事業上屢遭挫折、家庭也總被外界猜測不和諧……
人到三四十,下坡路就在眼前,怎么躲過去,即便是人氣頂尖的女主持,也要好好思量。
1
中國兩大當紅女主持的
“中年危機”
“其實我對自己真的沒有自信,我覺得我一點都不會做主持。”
綜藝《小姐姐的花店》中,終于拆下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偽裝”。
面對鏡頭總是一副“懟天懟地”樣的小S,實際上極度沒有自信。
她會懷疑自己的主持能力,嘉賓宋佳寬慰她“任何能看到你的那種場合,大家都特別喜歡,難道不是因為你的能力”,她只是回以苦笑;
她會在意觀眾的評價:“大家說我胖,說我臉腫,我都知道。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對自己更嚴格。”
宋佳直言:“我跟你聊天最大的感受,是你一點都不愛自己。”
小S當場捂住臉,落下眼淚。
“開始變老,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意識到并且接受這一點,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2016年,《康熙來了》停播,失去當家節目的小S,開始嘗試新節目。
或許是“水土不服”,主持節目時,總是對不了解的明星和話題提不起興趣,繼續套用老梗。
即使是和蔡康永再次合體主持,也被批“滿臉疲憊感讓人不適”。
想轉型,過往的形象,又成了40歲的小S身上,難以甩掉的包袱。
轉戰影視圈,多年的人設,讓她無法塑造出一個“不那么小S”的角色。
前兩年,馬東被問及為什么不請小S參加《奇葩說》時回答:
“因為她太瘋了(不適合正經辯論)。”
她在微博坦言:
“到了40歲,會突然糾結,永遠看到自己的缺點,找一堆廢事來煩自己,放過自己吧。”
向姐姐求助,大S一針見血:“這就是中年危機。”
如果說《康熙來了》停播是小S的人生滑鐵盧,跨年晚會和兩檔真人秀綜藝,則是謝娜的“噩夢”。
2019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后,許多人在微博上批評“謝娜搶話”。
參加《妻子的浪漫旅行》時一些行為也被吐槽“不照顧其他女嘉賓的心理感受”。
78年出生的小S,已經年過四十;
主持《快樂大本營》二十多年的謝娜,也即將迎來自己的三十八歲生日。
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風格,顯然已經不適合了。
偏偏“江湖地位”,不允許她們坦然地走下坡路。
曾經的“獨特”,成了限制自己的“瓶頸”;
想要改變沒有途徑、想要自我提升而不能,就只能面對事業和生活的雙重“捶打”。
中國最紅的兩大女主持,也逃不過“中年危機”的摧殘。
哪怕拼命偽裝,也總有力不能及的時候。
2
永遠被招聘拒絕的35歲
也是許多普通人的“噩夢”
“人前無所不能,人后獨自心酸”,幾乎是所有中年人的常態。
女明星面臨的中年危機,是對事業上無法保持“頂峰”的焦慮,普通人的中年危機,則是關乎家庭生計的現實問題。
“對普通人而言,事業、感情、身體,三個支柱有兩個出現問題,你就進入了中年危機。”
這個時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不服氣”,都變成了“無能為力”。
心有余力不足,是中年人在職場,最真實的寫照。
那些打拼多年的職場老手,許多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掙扎。
論資歷,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前輩”;
但論其他,他們或許并不那么成功。
空有年份和資歷,卻比不上新入職的95后們有激情和創造力。
看著擁有大把升職機會的年輕人,越來越對一眼就能望到頭的職業生涯感到焦慮和恐慌。
跳槽,似乎成為了一個可選項。
但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看,這些三十五歲左右的“職場油條”并不具備競爭優勢。
不具備創新精神、思維保守僵化、家庭瑣事拖累、精力體力不足……
“我兩小時就能做完的工作,他要做一整天,憑什么還能工資比我高?”
對于年輕同事來說,許多中年“前輩”甚至是職場困擾的根源。
2017年,Linkedln發布了一份職場年終調查總結,其中最令人頭疼的職場社交對象一題,“油膩的中年同事”以34%的票率高穩坐C位。
這些都在提醒著那些中年人:“你們不僅不再年輕,甚至不再被需要了。”
對女人而言,年齡增長,似乎就代表著“價值流逝”。
哪怕她們一邊操心家庭,照顧父母孩子丈夫;一邊為工作焦頭爛額,宛如“超人”,也依然會成為別人眼中“貨架上逐漸積灰的商品”。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90%的中國受訪女性都有著因年齡問題產生的焦慮,其中大部分女性,同時承擔著職場的工作壓力和家庭關系維系的壓力。
想要提升自己,卻總是瑣事纏身。
人到中年,難題都一樣:一邊不滿現實處境,一邊又不得不承認,自己早已力不從心。
3
被生活“夾擊”
跟不上節奏
詩歌里說:“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但對于中年人而言,熱愛真的太難了。
被生活前后夾擊,很難有時間喘息。
紀錄片《生機無限》里,中年男子林潤中和妻子經歷著“上有老下有小”的考驗:
母親在大年夜昏迷,孩子疑似有自閉癥。
林潤中辭職在家照顧孩子后,一家人的重擔都壓在了妻子身上。
高額的花銷、治療的風險讓林潤中面對鏡頭哭出聲來。
跟不上節奏,是中年人的另一個隱痛。
作為曾經微博熱搜的寵兒,papi醬在她最新的一期視頻《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坦言:“我可能不想去接受新鮮的事物。”
精神跟時代出現斷層,身體也開始不靠譜。
一份2017年保險業理賠報告顯示,重大疾病平均理賠年齡為42歲。
重疾年輕化,在時刻提醒中年人,身體沒你想的那么強硬。
papi醬說,現在逢人就問有沒有買保險,自己一年一定要體檢一次。
越來越惜命:拿起了保溫杯,穿上了厚大衣,拒絕美麗凍人,關注起養生湯……
對于“年輕”這個詞,只剩下“還沒來得及珍惜”的遺憾。
4
“中年危機”的解藥
在你自己手中
快樂都雷同,悲傷千萬種。
每個中年人都有著自己的焦慮。
五十歲的時候,北島寫了首名為《生活》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網” 。
沒有人知道,寫這首詩的時候,北島是否也正飽受中危的煎熬。
生活的網,卻牢牢地將當下的中年人的焦慮裹的嚴嚴實實。
他們不能用“只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優秀,你就是人生贏家”來自我欺騙,畢竟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教育,同事一個比一個努力,每一天都在“逆水行舟”。
如果不能進步,就會墜入深淵。
自己年輕時不被承認的偶像終于被全社會接受,當年只能藏在被窩里偷偷看的武俠小說也成了一個時代的經典。
掌握了話語權的中年人真的開心了嗎?
沒有。
偶像在被正名的同時,就已經離他遠去。
他們早就丟掉了“叛逆”,開始變成一個規規矩矩的普通人。
說到底,所謂的“時代病”,其實就是在一成不變的日常輪回中失去生活的熱情。
沒有人永遠四十歲,但永遠有人四十歲。
“中年危機”在更多時候,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年齡。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覺得哪條路都是不歸路,于是不敢嘗試,唯唯諾諾,一定要斟酌出一個“萬全之策”。
更多的,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的“枷鎖”。
誰都是第一次活著,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有權利后悔。
歲月帶來的,除了皺紋和焦慮,還有其他東西。
比如閱歷、反思、智慧。
綜藝《向往的生活》中,相比于年輕的“鮮肉小花”們,徐崢、黃磊、黃渤等幾位中年大叔反而成了亮點。
一群中年男人插秧做飯,聊聊生活,偶爾蹦出幾句“人生哲學”,得到了許多人喜歡。
《奇葩說》里,最受歡迎的三位“臺柱”馬東、高曉松、蔡康永,顏值和身材也都在“中年油膩”的行列中。
他們卻憑借學識和風趣幽默讓自己“清爽脫俗”。
四十多歲的董卿暫別舞臺,出國進修,回來后,一手做出了《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高口碑節目。
讓人看到中年女性的優雅魅力。
有人25歲,油膩世故,滿身怨氣;有人45歲,豁達風趣,熱愛生活。
生活的壓力無處不在,但重點是,你如何去化解壓力,如何去自我提升。
走慢一點、起步遲一點,都沒關系,重要的是,你得有意識地往前走。
“與其每日靠幻想度日,不如拿出點勇氣,把夢想過成現實。”
開始改變,什么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