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書之城
吃下了桃老師安利,當即就買下了這本看起來封面很有趣的書,拿到書當下幾天就看完了(然后讀后感拖到三個月后寫…);沒有一口氣看完是因為……書中的某些部分的場景感非常豐富,經常就會停下來開始腦內(又忍不住不這樣做而跳過冒險的世界),接著就會覺得有些疲乏而擱置下書:)。看完果然覺得非常有趣,推薦給娘親看這本,她的反應是,太小孩子氣了,看了半天搞不懂里面在說什么,遂放棄。也許這本書就是這樣的充滿不羈的天真幻想一般的一場盛大冒險,不怕死而愿意跟隨詩龍進入夢書之城的好奇人才握有入場券。
本書的最有趣之處也許是冒險中的各個場景的設定,特別自由,特別放飛自我。最喜歡的幾處分別是巨大的蟲怪物(書不在手邊,真心忘記了叫什么)、從獨眼書精靈那里逃出去的時候坐上的古舊的傳送書本的過山車軌道,和影皇的鬼影綽綽的移動宮殿。跟隨著主角詩龍的遭遇和變化,離開導師和家鄉來到夢書城,從光明的地面墜落而一步步深入地下無止無盡的書的迷宮,最后又重見天日,其中的心路歷程變化以及對于書、閱讀和寫作的思考(……繼續不下去這句句子了)。另外:從開頭就鋪墊的傳說中的奧姆,到最后也沒有明說。也許這種超越語言表述能力的神奇力量,被文字固定而描述在本書中的話反而會失去魅力;那篇影皇還是人類時候寫的amazing的文章同樣也不需被太具體地描繪出(雖然讀完之后發現鋪墊就這么沒有點名,有一點點遺憾)。
這樣一本輕松愉快的冒險書的另一個很重要的bonus是,作者自行配合了非常多的插圖來幫助讀者在腦內塑造對抽象角色的概念和形象。同一個作者和繪者(又寫又畫)自是給文字平添了許多精準的顏色。通過圖像與文字以及故事情節的融合,故事的展開從平面的紙上變得更為立體和生動——比如,“你中毒了” ww。
將閱讀這本書的體驗硬要做個比喻的話,大概是一次知道路徑的過山車ride。套路——對,故事的起伏是有些不出意外地容易被猜到,什么角色是反派、什么角色有內幕苦衷,也不難猜到;然而過程依舊是個起起伏伏的精彩過山車,畫面感仿佛一場生動的動畫電影。就算接近尾聲的時候感覺已經猜到了結局,也大致感受到了主角的想法和本書作者也許想要表現出的一些東西,依然會被影皇的深深孤獨,決絕的情感,和無奈的選擇而打動。隨著書城的燒毀和一個也許偉大的作家的自燃而消逝,詩龍也再次一個人踏上了離開的旅途,與承載了無數夢想、寶藏、欲望、知識和歷史的過去和自己告別。
用詩龍沉浸在書城的冒險和其中的許多書城現象來隱喻折射一些書外的現實世界的書和作家、出版業的現狀——這樣太顯而易見的閱讀理解一般的“深層含義”我還是略過了——反正最后這樣的傳統和扭曲的現狀都被燒掉了。講多了反而破壞了本書的趣味之處。反而是詩龍的——看到好書就如醍醐灌頂然后停不下來,看了一本還想看的——心境,也許能夠和廣大讀書愛好者產生些許共鳴,并且讓人在閱讀完本書之后有些苦苦甜甜的寂寞回味。
來自一個既寫不好中文作文,也寫不來簡潔句子的拖延癥患者的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