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壓力感呢?而且是一種讓人不愉快的感覺。當我們面臨威脅的時候,就會有巨大的壓力感。比如,在野外行走,突然發現腳下有條毒蛇,吐著信子,快速地爬過來,這個時候我們會心跳加快,呼吸變得緊促,感到異??謶?,也有人會因過度恐懼到跑不動,癱倒昏迷過去,無法承受這種恐懼,所以只有通過沉睡過去。
可見壓力感是驅動著我們“我要做些什么”的人體馬達,有壓力感通常意味著一個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受到了威脅。學生在乎考試成績,便有學業上的壓力;工作的人們在乎業績,那會有業績上的壓力;過度在乎別人眼光的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會有過度的人際交往壓力。這些都是常見的壓力感。
面對現實問題,當我們覺得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不足以應對所面對的問題的時候,就會有壓力感。壓力感和現實問題的難度、個人所擁有的資源,以及個人對自己應對問題能力的評估等方面有關系。
面對同樣的現實問題,有的人會感到很輕松自在,另一些人會感到巨大的壓力。我們就知道,這個壓力和這個人的所擁有的解決問題的資源的多寡有關,也和他的自信心有關。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把握程度。把握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也就越自信,也會越加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越沒有把握,自我效能感越低,也就越加消極自卑,陷入苦惱之中,沒有心力去面對實際問題。
當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受到了過度的威脅,那么人就會體會到過度的壓力。哪些原因會導致過度壓力呢?簡單來說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這里主要談談內部原因,外部原因一般是指所面臨的問題確實讓人無法控制,比如天災就屬于這一類的壓力源。有哪些內部原因呢?
1.不當的應對辦法
人們面對問題,大概有以下幾種應對姿勢。第一種是積極分析并解決問題,把問題具體化,然后處理掉;第二種是回避,不把問題當做問題,或有意無意降低問題的緊急性,這也是許多人在面對重要任務時會拖延的原因,不想面對,想想就頭疼,于是乎先不去解決,這就是回避策略;第三種是想象或幻想,就是說天天想象怎么解決問題,但總來都不曾行動起來,在幻想中滿足自己。
2.過度消極看待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人由于過度消極評價自己,忽視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放大了壓力的感受,放大了自己的軟弱感和無助感。這樣的話,問題有時會越拖越大,越拖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結果壓力感會更大,陷入惡性循環中去。
3.不會借力使力
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事情僅僅靠自己去應對。很多人不善于尋求幫助,碰到再困難的問題,都要求一個人撐著,那樣當面對事實上一個人可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體會到巨大的心理上的和身體上的壓力。
4.內心有不切實際的標準
最典型的人就是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無缺,毫無瑕疵。無論是工作、學習上,還是人際交往上,處處小心謹慎,時刻提心吊膽。這樣壓力不大才怪。這是由于自己內心里有個苛刻的自己,一旦做的不好,立馬跳出來指責自己。
過度壓力的負面影響:
過度的壓力,不僅讓人心煩意亂,坐立不安,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降低人的免疫力??梢娺^度的壓力實際上讓人變得身心失調,就像一臺機器一樣,過度的使用可會導致機器的熄火。過大的壓力會帶來更大的壓力,然后把自己打垮,洗牌重來。常見的情形就是壓力大到讓人生病,然后不得不放下一些東西,好好去治病,才能安心地休息。這樣的壓力意義就在于此,讓人喘不過來氣,累到趴下,讓人不得不重新評估,做出選擇。
過度的壓力,帶來不開心,不自在,讓人陷入困境。
怎么走出壓力呢?四步法:
1.分析壓力的來源:經濟上的、人際關系上的,還是身體上的等等。
2.明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以及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
3.計劃一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有哪些資源,缺乏哪些。
4.行動起來,及時反饋行動的結果及其效果。
其他間接的減壓辦法有:
1.有規律地健身運動;
2.有一些可以時常在一起走心聊天的朋友;
3.專注于做自己的興趣愛好;
4.寫日記向自己傾吐心聲,重新整合自我;
5.瑜伽、冥想、深呼吸,都是意在提高專注力,讓身體放松;
據說,當人真正去面對讓自己的頭疼的事情的時候,反而不會那么頭疼;
據說,壓力可以在行動中隨著問題的解決,壓力感會越來越小。
總的來說,壓力感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感受,心中積壓的事情太多,緊急的任務太多,面臨無法應對的問題,都會產生壓力感。壓力感是生活的警報器,意味著重要而未完成的事情出現了。那么,積極應對,善于尋求幫互助是很不錯的減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