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我對日本的文學總是缺少了激情,不太喜歡看日本的文字,不過可笑的是我確是學日語的,對于這樣的矛盾我是不知道該怎樣調和的。相比較而言,我更愛西歐和美國的文字,雖然日本也有不少文學巨子,但是我對日本的文字總是興味索然,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我比較喜歡那種隨處可見的熱烈的東西,而日本人的東西都在曖昧之中閃閃爍爍。這也說明我根本不懂文學,無法明白文字的朦朧美,我只是一個很任性的丫頭,冒冒失失地闖入文學的世界,亂跑亂撞,一點章法也沒有,也不懂。還好沒想要搞什么文學研究,只是由著性子挑幾本自己喜歡的書,讓他們在我寂寞、孤獨的生活里扮演一個朋友的角色。
雖然不喜歡日本的曖昧,朦朧美,但是我也不能不看他們的書,畢竟是學日語的,一點都不了解自己所學的東西,去哪找興趣啊!在圖書館轉悠的時候,隨便翻翻,就翻到了梶井基次郎的《檸檬》。會翻到這本書,倒不是愛吃這種酸到骨子里的東西,而是想看看用日文寫的東西,看了沒幾行就被作者細膩的文筆吸引了,我想能寫出如此細膩文字的人,一定是一個用心生活的人,也必定有一顆敏感的心,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
確實如此。
《檸檬》是一篇幾萬字的中篇小說,整本書還包括了《在有城樓的城鎮》、《冬天里的蒼蠅》、《冬日》、《懸崖上的感受》、《櫻花樹下》、《懷舊》。我不能說我將這些小說都看懂了,尤其那篇《在有城樓的城鎮》,因為看的時候不太認真,就沒什么印象了。且不說這些小說具體寫什么,我讀到的是一個病人的心理,以前沒有看過這類書,原來一個人的內心的絕望,恐懼可以如此強烈,而對美好的生活又可以如此執著地追求。那種屬于病人的心里是一般人所沒有的,而作者因為久被病痛折磨,對病人的心理的了解就是自我解剖,所以描寫得如此仔細。
毫無疑問,梶井次基郎的作品不是那種帶著甜味的東西,而是浸透了痛苦的,可是仔細咀嚼,痛苦中深藏著甜味。他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心情,他將所有的感情傾注在文字里,文字是他傾訴自己方式,自我釋放的方式,也是一種療傷。
我想看他的文字是需要懷著一種別樣的心情的,我們都知道病痛是魔鬼,會讓人變得脆弱,變得易怒,容易陷入情緒的死角。心中的苦、痛總是那么多,那么難以排遣。
雖然如此,作者心里還是對快樂,對幸福,讀所有美好的東西充滿了希望。《檸檬》中那顆“金色的炸彈”,那種純粹的金色是明亮的,是希望的化身。《冬日》的那輪暖陽是可以給那些飽受寒冷的人以溫暖的。病人的世界難免伴隨著許多陰郁,但正因為是病人,對那些偶得的幸福才倍加珍惜,對幸福和快樂的追求才會更加執著。我們只需用心感受,感受一個疾病的身體對幸福的渴望,對“生”的能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