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讓一個又累又宅又懶的家伙在美好的周日離開床,梳洗整齊走出自己的小窩,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而我選擇了走出去,主要動力歸結為以下3個方面:
第一,為了職業規劃。這里有2個方面,一是我原本設想的路走不通了。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發現現在要做新媒體運營已經太遲,比如微博漲粉真的太難,當然這也許是我不具備天賦,反正前方“此路不通”;我需要重新踏上尋找的路;二是我想去見見不同的人,了解一些不同的職業,比如有沒有讓我聽起來就怦然心動的崗位。
第二,帶領拆書的三級拆書家野人大叔,個人魅力強大,我想跟他聊聊,希望可以打開一些我的思路;
第三,因為我交了29元的活動費用,我不去就浪費了錢。世俗而簡單的理由,無須贅述。
02
第一步:分小組,然后每個人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有套路的,每人用3個標簽概括自己,這里大部分人都會介紹自己的職業,所以我聽得特別認真,真的有收獲:其中一個妹子,職業是整理師,通俗的來講,就是幫別人整理空間,比如家,比如衣櫥。這的確是個非主流的專業,以前我也略有耳聞,雖然我并不會去從事這個職業,但是感覺不虛此行;第二個人,也是妹子,總經理助理。每天工作狀態跟我一樣,加班乃家常便飯,聽她敘述,? 感覺這是我沒畢業的時候最想干的崗位,因為離領導近,感覺可以學習的內容比較多,而我也確實從事過一段時間,當年太過稚嫩,干了一個多月就覺得不能勝任,草草收場,現在自然也不會去從事;第三個人,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說是剛剛辭職,在創業,是寧波最大的陽明心學團體的成員,目前正在創業。阿西吧,不感興趣,但是也開了眼界。
我給自己貼的標簽:小白領,女文青,又懶又宅。我很是爽快的自黑了幾把,把他們逗的大笑,逞能的感覺很棒。
第二步:第一步那里做總經理助理的妹子,要做拆書家的定級測評,由她用大約15分鐘的時間,帶領大家拆其中的一個片段。詳情如下:
題目“如何運用非暴力語言表達觀察”,內容選自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
核心: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具體拆書步驟:
(1)閱讀拆頁
拆頁關鍵信息如下: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他們列在一張紙上;
第二步:列好清單之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你不得不做。你所列的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第三步:一旦承認某些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一下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
我想要做某事的一種或多種動機如下:
1)為了錢
2)為了得到贊同
3)為了逃避懲罰
4)不想感到羞愧
5)為了避免內疚
6)為了履行職責
個人感覺:(1)我最討厭的打掃房間,加班,寫標書,我嘗試用上述方法,感覺作用很小,我甚至有一個很負面的評價:不過是 換了一種說辭,讓我更容易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
(2)我對第二步就很抗拒,我對第三步給出的解決方法也沒有很認可。但是我覺得他多少還是有一點點作用。
也就是在這里,我想到了一句話:負面情緒猶如一座龐大的冰山,每學到一點東西,就猶如給冰山澆了一碗熱水,正是因為一本書不能完全融化冰山,所以需要不斷努力,多讀書,因為各本書之間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本書里學到的知識或許并不能成熟的運用,但或許在其他書里它又出現了,甚至是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那么原有內容就得到了鞏固和加深,如此交叉循環,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技能也日臻成熟,這,就是一年讀200本書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也消滅了我的一點執念——每個人學習的方式不一樣,不必像別人一樣,一定要讀200本書,但多讀書總歸是沒錯的。比如我,喜歡精讀,喜歡把一本書榨干再看另一本,所以我不一定非要一年讀200本書。
03三家拆書家野人大叔帶領拆書
書目:被賦能的高效對話
拆頁1:開放式問題
關于教練—
對話目的:讓被教練者1、主動承擔責任,2、發現更好的選擇
對話狀態:1、親和關系2、信息平衡3、高能量(積極正面,促人思考和行動)
操作要點:1、溫和的措辭2、開放式的問法3、好奇的語調
A2:(1)溝通前先營造親和的關系,比如倒杯水,聊點輕松的話題,拍拍肩膀等;(2)除非對方開口,哪怕出于一片赤誠,也請不要隨便給對方提建議;(3)提問要開放式問題,態度要柔和,要讓對方感到你是支持他的;(4)工作和生活中我最喜歡去親近的人,都是經常肯定我、支持我的人,哪怕我表現得很蠢。
重點:語調是溝通信息的一部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提問事情的核心問題時。柔和的、支持的語調會最小化激起對方防衛反應的可能性。對方的潛意識接收的總體信息應該是這樣的:這個人關心我,她希望我參與進來。她說的是我的議題,我信任她。
拆頁2:開放式語調1:魔法師的語調
適用場景:尋找策略和資源時
要點:1、輕快2、好奇
語句模板:
1)聽起來/看起來/感覺你(肯定動機/手段/態度/特質)
2)表述自我感受(贊賞、驚嘆、好奇)
3)還有/再多/接下來(詢問更多策略或資源)
A2:
(1)我最喜歡去親近的前領導,跟我聊天時就使用了這種魔法師的語調,每次跟他通話,他總是語調上揚,讓我感覺他接到我的電話很開心,所以我比較喜歡去跟他溝通,簡直奉若精神領袖;(2)我去請教一些問題時,他也經常用教練的方式啟發我去思考對策,當然,我是塊木頭,通常用“不知道”做答,哈哈哈哈哈哈;(3)這個語調可以用來跟我媽溝通,偶爾打打太極,估計效果會不錯。
拆頁三:真朋友的語調
適用場景:當被教練者處于害怕、憤怒、悔恨、無奈等負面情緒
要點:溫暖、沉穩
語句模板:共情(走進去)+質疑(打破他的思路框架)+轉換視角(帶出來)
A2:
(1)還是同一個領導,他跟我溝通的時候,很少居高臨下的教導我;(2)對于我認可的好朋友,他即便言辭犀利的指出我的錯誤,直接給我提建議,我也是可以接受的,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首先要認可這個人,否則免談。
課堂之外——飯桌上的收獲:
第一,我所經歷的職業焦慮,每個人都有,或者都必然要經歷,因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也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
第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除了多多嘗試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而“嘗試”二字,在職業規劃師的口中書里,可以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但終歸萬變不離其宗。
第三,我焦慮的根源是因為我所有的價值都通過工作來體現和定義,所以我把工作看的特別重,我要做的該是努力平衡工作和其他,找到自我價值的其他增長點(今天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