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 199篇,希望能幫助到你。
前幾天,在外地出差,一個電話打過來,讓我再次陷入頭痛:
“小明啊,有什么事?”
“是這樣,后天的會議安排好了,通知也發了,就是還跟參會的部長們確認,您看是不是還是您打電話比較合適?”
“我打和你打有什么不同嗎?”
“我就是一小兵,部長們我都不熟。”
......
看到這,你可能會認為小明畢竟是職場新人嘛,懼怕領導很正常,
可是我想說,小明已經在公司工作5年了。
你可能還會認為,有的職場人就是有些膽小,平時跟領導接觸也少。
確實,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多見的,但是在聽了我們公司小娟的話,你就知道其實不只是這么簡單:
“小娟,怎么了,這么忙?”
“別提了,我們領導也真是的,我就是一小兵,讓我安排今天的公司XX例會......”
感受到不同了吧,這才是我覺得需要聊一聊的地方:
職場這種“小兵”思維坑人無數,它的最大問題來源于一個職場人的底層邏輯,他們沒有搞明白以下幾個簡單的道理:
1、權威往往不是“職位”給你的
如果,你對這一點有質疑,那就看看你的上級和其他與這位上級同級的領導,有的人在公司吃得開,有的人在公司就難以混跡。
這就是差別,無論是對上管理,還是對下管理,想要做一位有影響力的人,都必須精通其中的一項。
那么簡單的邏輯就是,無論是對領導還是對同事,都需要你的付出,無論是干活還是溝通。
可是,“小兵”思維,既不會讓你耐心干活,也不會讓你勤于溝通,因為“小兵”思維的核心是:
我就是一“小兵”,又不需要我負責!
等到“不負責”成為一種習慣,小兵就很難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2、先要有為,才能有位
有一個現象,我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企業,包括外企和國企,往往一個職位的晉升,只是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職位確認。
這又是一種什么情況呢?一個人得到了晉升,很大程度上是
他在晉升之前就已經開始做晉升之后職位的事情了,而且有的是已經做了較長的一段時間。
晉升變成了一種確認,道理非常簡單,只有你做過晉升之后的事情,才能讓上級知道你是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的。
很多人說,在其位,謀其政,其實在人才流動如此大的今天,很難判斷你是否夠資格,最好的辦法是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
再來看,“小兵”思維,遇到事情,大部分時候的反應是:
我又不是領導,有啥事領導定就行了。
久而久之,小兵就再也鍛煉不出來謀劃和決策的能力了。
3、創始人心態
我見過很多各個企業并不是領導的資深員工,他們有的專注于技術,有的可能確實因為能力有限,一直做著非常基礎的工作。
但他們與公司的其他職工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就是他們往往有“創始人心態”,這一點非常重要!
比如公司的管理改進提案、創新工作提案等等都積極參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措施,這樣即便他們沒有高的職位,但是在公司中往往會成為意見領袖,公司領導層對他們的意見和需求往往非常重視。
而如果是“小兵”思維,對公司的事情往往是八卦的特別關心,正經的一概不問,因為他們的心態是:
反正我的意見沒有人會聽的,也就不用費腦子想了。
這樣一段時間以后,小兵在公司就會越來越邊緣化,沒有晉升的機會。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反駁我,說有的小兵不知道怎么就被提職了,有的小兵到點上班到點下班,領導的評價也不差。
我想說的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公司五花八門,英雄不問出處,很多時候你不用在意某個具體的人,你要琢磨下面這件事:
我到底要不要當小兵呢?
想一想,你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最后補充一句,小兵也是有頭腦的,要知道環境,這個以后再展開。
講干貨,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