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之季,伴著初夏不太熱陽光,含苞待放著許多花骨朵。姹紫嫣紅的月季花、潔白無瑕的廣玉蘭、冰清玉潔的荷花。而還有一種花,沒有她們高雅,更沒有她們像詩詞中的神圣。但是她同樣可以,彰顯自己的魅力。
? ? 她就是充滿著溫柔、溫馨的康乃馨。粉紅色康乃馨傳說是圣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到苦難留下傷心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來康乃馨,因此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的母愛的象征。與玫瑰所不同的,代表的愛表現為比較清淡和溫馨,適于形容親情之愛,所以兒女多康乃馨給自己的雙親。
像花一樣的母親,在遠方的游子們是否會想,“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
一針一線,來來回回地縫補;一顰一蹙,不禁意撩起散落的頭發。夜深人靜,我們在臺燈下趕著作業,母親在旁邊縫補衣裳。一陣風吹來,薄薄的外套搭在了身上。“孩子,多穿點,小心著涼,”母親那溫柔地細語涌入了心間。
是否會想起《鄉愁》一首詩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 在海外的芊芊學子們,對于母親的思念。或是輕或是重,用一束康乃馨表達那份祝福和感謝。感謝母親從我們降臨起,從我們哇哇大哭,從我們牙牙學語,從我們蹣跚學步,到今天游子海外的歲月時光。多少個日夜,多少個春秋寒冬,母親的額頭眼角布滿了皺紋,腳底下堆積老繭,歲月的操勞,真想對母親說句:“媽媽,辛苦了!”
? ? ?時光的穿梭想起了那年母親節,我還在上小學。學校要求我們給母親洗腳。小盆友們異口同聲地說:“什么給母親洗腳……”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放學后回到家,毫不猶豫地叫到媽媽。
? “媽媽,今天是母親節,學校有個活動,給母親洗腳……”
? ? 接了一盆溫水,放在了地上,端來一個板凳讓媽媽坐下。脫去臟襪子,把媽媽的腳放在了溫水盆里。一只手搓搓腳背,另一只手搓搓腳底,細嫩的小手撫摸著腳底厚厚的老繭,這才明白“媽媽,辛苦了”,的含義。那些年的畫面好像情景再現……
? ?像康乃馨一樣的母親,
? 似花香,淡雅;
? 似蠟燭,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