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和精神創傷,舉例如失去親人,工作,創傷是經歷過危機生命危險,比如地震,或者我前段時間遭遇的小車禍
這類情緒造成的心理傷口有三類
1. 生活被打亂,鋪天蓋地的情緒困擾。例如失去親人后失去思考甚至失去自我照顧的基本能力,體驗各種各樣的“第一次”,分手后第一次去超市,失去父母后的第一個感恩節,每次的第一次都會再次喚起痛苦的情緒和對失去的深刻思念。身份被改變。身為運動員遭遇車禍腿部截肢,一直以外向的性格和運動天賦定義自己,然后當這些失去后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例如還有過去由事業或者配偶進行自我定義的人,在失業或者離婚后就要重新尋找定位,重新發現自己是誰,揭開悲傷的表皮,挖掘有意義的東西和自我表達的新途徑
2. 信念被切斷,世界觀遭到挑戰。世界觀指引著我們的行動和決定,為我們提供意義和目的感。有人認為生活中一切是“天意”有人相信“種瓜得瓜”無論是什么樣的,喪失和創傷都會讓我們開始質疑。例如要是晚幾分鐘出門就會錯過火車,飛機幢大樓的時候她就不會再辦公桌前,要是我沒有停下來抬頭看,墜落的碎片就不會打中我之類的假設
3. 許多人感覺難以與那些我們曾經覺得有意義的人和活動保持聯系,甚至會覺得,如果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就是對失去的人的背叛,或者對我們經歷過得苦難不重視。
療法A 以你的方式舒緩情緒上的痛苦
很多人相信在事件發生之后必須去談論他們才能盡量減少心理并發癥的風險,事實并非如此。比如我上段時間發生的小車禍,當我事后討論,回顧的時候,每討論一次心理的創傷就小了一點,以至于一個月之后在討論我就很平靜。但是我童年的記憶是我一直沒有得,每次當姐姐談及小時候家里的種種情況(負面)時候,我就會重新想象那些畫面,生理上開始心跳加速,緊張,心里上一直在不停的抵觸抵觸。因此喪失和創傷需要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傾向,個性和世界觀來選擇最佳的處理方式,不存在完全的正確方式。想談就找個人聊聊,不想談就不要逼迫自己這樣做。
療法B 恢復你“自我”迷失的一面
a 列出發生事件之前,認為有價值的你的品質,特別或者能力(至少10項)
b 以上各項,與現在的生活最沒有關系的是那些?
c 說明為什么沒有關系或者為什么失去了這項品質
d 針對每一項,注明你可以通過那些人,活動或者方式來恢復他們
e 根據可行性和情感需求來排序
f 設定目標,爭取做到最好,但是要采取自己感覺最舒適的速度
療法C 尋找悲劇的意義。尋找意義的兩個過程:發現意義和發現效益。
發現意義是將事件納入現有的信念和世界觀體系;發現效益是從親身體驗中找到希望。可能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應變能力,調整優先事項,確定新的目標等等。比如我在經歷車禍之后就會對家人寬容很多,認為身體健康,其他都是浮云。
如何在悲劇中尋找意義:通過問“為什么”而不是“怎么會”;通過問“什么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