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藥的第二天,我感覺不那么苦了。或許是加了上等的紅芪的緣故,喝了三次就感覺氣色往上升。也許就像幾千塊的保濕精華一樣,很大部分的功效在于,心理作用。
給我把脈的是同仁堂的一位老中醫,只在周日坐診,而我也誤打誤撞地掛了他的號。白發蒼蒼的老人,眼睛卻非常明亮。他的電腦包上刺繡著“清華大學”,想來是清華的退休老教授吧?在門口等了40多分鐘才推門進去,坐下的那一刻,我感覺有點熟悉。是啊,爸爸也是老按摩醫師了,中醫推拿也是熟捻于心。
大夫把脈,很奇怪,把完右手,把左手。最后得出的結論:肺腎陰虛,氣陰不足。補氣吧,濕重;祛濕吧,氣不足。這中間的分寸尺度要拿捏好,不容易,只能慢慢調理。
是啊,來來回回咳嗽了兩個多月,想來不是感冒那么簡單。以往的普通感冒,我自己三兩天就頂過去了。這折騰幾十天的咳嗽,真的是身體的機能問題。
老大夫的一句話也點醒了我:要加強免疫力,咳嗽變成慢性咽炎,就是免疫力降低的表現。
一直沉浸在年輕時期的意氣勃發中,想著自己從小到大的體育課都是滿分,跑步也創過記錄,當然是年級的。但這一切都是過去了。畢業這么多年,都沒有像之前在學校那樣,每天早起晨跑,兩三公里的堅持。
放棄鍛煉,等于放棄健康。真的在敲警鐘了!
約好的健身計劃,瑜伽計劃,泰拳計劃,我逐一落實,不落的甘愿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