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的什么書: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高效能人士的時間管理手冊》
2、閱讀有效時間:
2小時
3、閱讀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無
4、閱讀有什么收獲:
作者首先說明了時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時間是生命的組成部分,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能夠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
為了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首先要樹立一個奮斗目標,再圍繞目標做出詳細的、可立即執行的計劃。
1、如何做計劃:
? 做計劃前,需要區分事情的重要性,然后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順序。
? 當天列出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將事情按重要程度排序,日程中應該包括工作,學習,娛樂,并留出足夠的靈活時間,使計劃具有彈性。
出現拖延時,采用結構化拖延法、吃青蛙或者土豆等方法來克服,重要的是立刻行動。
2、工作中要盡量避開工作陷阱
“常規工作陷阱”,其實就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每天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沒有大的追求也沒有創新,每天按部就班地做事。
工作中要盡量避免常規的工作陷阱:
? 陷阱一:關注已知,回避未知;
? 陷阱二:注重計量,忽略創造;
陷阱三:關注成本,忽略價值;
陷阱四:關注自身,忽視整體;
陷阱五:墨守成規,缺乏創新;
陷阱六:埋頭工作,默默無聞。
3、快速工作的重要性
培養緊急意識,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迅速的人。提高辦事的效率,快節奏地工作,迅速地把事情做完,從而節省時間分配在重要的事上。
4、遇到突發事件如何解決
先評判事件的重要性,是否有價值,緊急程度,是否可以稍后處理,來決定是當時立刻處理,還是先做完手頭的工作后再處理。
另外,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要保持計劃的彈性,當遇到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彈性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不必改變全局計劃。
5、注意:不要同時做幾件事
時間管理有問題的人通常都是想同時做幾件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我們對時間做更好的安排,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做,盡可能選擇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邊。
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付出了100%的精力;一個人圍著全世界轉,付出的努力就只有微乎其微了,最后全世界可能都會拋棄他。
做得少一點,做得好一點,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無論我們與優秀的人之間有多大距離,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去利用,這也是區分了平庸與優秀的人的標準。
正因為我們并不優秀,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把24小時用得比別人多一倍。所以,今天的事不要等到明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我們要努力成為時間的主人。
5、明天打算怎么做:
在待辦事項清單中加入限定時間,改變原先慢條斯理的工作方式,加快做事的速度,盡可能保持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