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護理界的一篇熱文,《辭職不是最好的選擇》。
文末留言眾多,特別是年輕護士。作為一名有著十八年護齡的老護士,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下我走過的護士路。
“辭職”這個想法,曾經多少次在我的腦海盤旋。可作為家中的獨女,一個有兩個女兒的媽媽。公立醫院在編護士,這一有著穩定收入的身份,不是想丟就能丟的。人不光只為自己活,很多時候,有太多的無奈。
媽媽曾對我說:“等我死了,你再去辭職。”這句話,無疑是讓我生生斷了這個念想。那時三十歲不到,小女兒還未出生。
二十多歲的年紀,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華。我卻要天天在病房中奔跑,一周二次的夜班。夜班最怕測血壓,病區幾十個病人測血壓,時不時的,患者家屬還要“麻煩一下”,聽診器把耳朵都夾痛。(現在聽力正常,但聽診器聽不到血壓計聲音。)休息還要聽課,考試,培訓。如果不是媽媽能把家中所有家務獨攬,我是不能做好護士這份工作的。(在這要向所有的醫護人員家屬致敬!)下夜班后,我都得在床上躺一天,連飯也是在床上吃。這樣的心酸,也只有上過夜班的護士姐妹才懂得。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也是“撐不死,也餓不了”。
如果身體健康,累就累點,熬熬就過去了。事實上,很多護士都處于亞健康狀態。
記得有次要上大夜班,剛想從床上坐起準備去上班,卻怎么也直不起身子,后背是鉆心的痛,原先可是好好的,沒有出現過這種癥狀。
看看時間,已是深夜十一點半,這個時候要請假或是換班都不合適。不敢想象,這樣的狀態去上夜班,會出什么狀況?可別無選擇,忍痛咬牙還得去。
因為無法彎腰,每測量一次血壓,我都是半蹲著直起身子。每一次的下蹲,我都感謝自己。測完病區患者的所有血壓,才發現穿著羽絨服的后背已濕透,那不是“累濕”的,是“痛濕”。
后來才知道自己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當時是急性期,是要用激素加甘露醇靜脈點滴才能緩解。可我靠咬牙熬過去了。有時候,真的是心疼自己。
隨著年紀的增長,“辭職”這個想法也慢慢的淡化了。年輕時光憑一腔熱血,想著不去闖闖,怎么知道自己能耐到底如何?事實上,多少人辭職后拼搏成功,可又有多少人辭職后又重操舊業,或是拿著低于護士收入的工資,干別的活。
毫不避諱的說,護士這份工作,并不是人人都熱愛。但這份工作無疑是神圣的,生命面前,人人都有顆敬畏之心。在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
無法改變現狀,就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這份工作。當不再討厭“護士”時,所有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好起來。
因為身體原因,調入工作量相對較少的血透室。初入職時,偶爾有內瘺穿刺失敗,我都會自責和反省,會為此情緒低落一整天。
我時常想,別人天天做的事情都能那么熟練,自己只要能總結失敗的經驗,也能做好。
事實證明,所有失敗經驗的總結是值得的。每每得到患者對穿刺技術的肯定,我也越覺得,護士,只要對這份工作真心付出,總會有回報的。
我的很多同學都在護理崗位上干得有聲有色,都是護士長以上的職務。同一醫院差不多資歷的同事也都當了護士長。
作為一名老護士,在臉面上,確實有點過不去。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護士都是如此默默無聞的奉獻。
我們血透室有位楊護士,五十出頭了,也依然是名一線護士。我們都尊稱她為楊老師。在工作中不倚老賣老,依然和年輕護士一樣承擔所有的護理任務。
在工作中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會被同事、患者看在眼里。科室每年的“先進工作者”,都非楊老師莫屬。患者也會在我們面前議論哪位護士工作好,哪位護士工作欠佳,楊老師也是每次都受到贊譽。
在臨床一線上,有千千萬萬像楊老師這樣,有經驗又不計個人得失的無名英雄。雖沒有鮮花和掌聲,但會受到同事和患者的尊敬!能讓群眾滿意,是最難做到,也是最值得驕傲的!
“提干”這事兒,也是要有機遇的。在3月初,我被任命為血透室副護士長。血透室在我們醫院是二級科室,是不需要副護士長的,我的任命是個意外。這也就是“機遇”。我們的護士長,因為身體原因需要位副護士長協助工作,所以向院方推薦了我。
升職加薪,在外人看來多么光鮮亮麗。但我知道,背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擔負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做任何一份工作都要有積極向上的狀態,生活沒有想象中好,也不會像想象中那么壞。年輕的時候多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適當的場合展示自己的實力。能力,不需張揚,也不必隱藏。
借用人事科長鼓勵我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優秀的人,終會被大家認可!好好干,或許能“大器晚成”;即便不能,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普通護士,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