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的“拉黑”
?“消息已發送,但被對方拒收了”
?“對方已經開啟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的好友,請先發送驗證請求”
?“主人設置了訪問權限,你可以申請訪問”
?“對不起,你所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
?“郵件發送失敗,已退回草稿箱”
? 生活中大家肯定收到過以上的回復,毫無疑問對方把你“拉黑”了。
? 當下社會,感情廉價,只需輕輕一按,你和對方便從此再無關系了。無需“斷交酒”,無需“訣別信”,發小之情,同學之情,戀人之情,朋友之情,手足之情等等,都躲不過那一個按鍵。一個“拉黑”,一個“屏蔽”,戀人分手,兄弟決裂。
? 科技的進步,通訊工具的發展,讓人與人天涯可以咫尺,但正是這種依賴使得一旦“拉黑”,關系不存。
? 所以我們害怕被人“拉黑”,那種被人拒收消息的心情,那種千萬條信息石沉大海的心情,你我都深有體會,我們在責怪為什么要有“拉黑”這個功能,我們在責怪對方怎如此絕情,我們討厭這可惡的“拉黑”。
? “拉黑”讓人的感情變得廉價,讓人不會有任何愧疚,只需“拉黑”你,你們便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 ?我想一開始通訊工具的所謂“拉黑”功能,是為了屏蔽騷擾,屏蔽推銷廣告的。發展到現在它儼然變成了一堵墻,變成了人們踐踏感情的利器,一指“拉黑”,人神無擾。
? ?所以我從來不“拉黑”任何人,我覺得任何話都可以說清楚,無需這種“極端”的手段,當然推銷廣告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