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開場
? ? ? 圖畫式的開場,讓讀者彷佛看到一個畫面,所以必須先描述:景像、環境、時間、地點、天色、氣候、路人、聲音、氣氛等事物,然后再引人物主場。 (這種描寫最好用在大戰在即,或者重要人物出場,以及表現重要人物的性格時候使用)
? ? ? 二、寫作視角。
? ? ? 視角分類:一部小說或者說一部影視作品,是從什么角度來講故事的?這是文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視角問題。第一、第二、第三人稱都能用來講故事。不過,第二人稱敘述和人們的閱讀習慣相悖,所以只在極少數實驗文學中被使用。敘事類作品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敘述。
? ? ? 三、角色出場退場。
? ? ? 在一篇小說中,一定有許許多多的角色,貫穿全場的靈魂人物叫主角,而搭配主角,襯托主角特色的叫配角,這些人物在故事中來來去去,大致可以分成四種出退場:
? ? ? 初出場:也就是讀者第一次看到這個人物,換句話說,這個人對于讀者而言,是個十足的陌生人,所以就必須加以詳細的介紹:包括長相、特色、個性、身高、體重、年齡、身份、出身背景、服裝等等。這個人如果是主角,就再給他加個氣派一點、精心打造的場景和氣氛,配角就簡單一些。配上這個角色固定的旁白、口白、臺詞、音樂、景色也是不錯的。? ?
? ? ? 退場:這個角色因為場景轉變的關系,暫時會離開讀者的目光,于是給他一個帥氣的小結,讓讀者很清楚地記得你要改寫別的角色前,他的表現和演出,以便接上下一次的再出場。
? ? ? 再出場:就是暫退場的角色又復出了,這時一定要「連戲」,甚至稍微再提一下之前的情節,幫助讀者回想之前的劇情,以便進行銜接。
? ? ? 離場:最后是這個角色的離場,通常是死亡居多。一個角色的死去,通常是小說中一個階段的結束,或是一個轉變的開始,因此給予類似初出場的筆墨和寫作深度是需要的。這個時候,通常角色將死或已死,所以讓他說說可以總結他一生的話是很重要的,離場時的神態、表情、動作都是很重要的,如再加上景色的搭配、旁人的情緒就更完美了!
? ? ? 四、故事中人物的對白。
? ? ? 在小說中,人物是一定要說話的,不然就容易成了散文,而故事中人物說話,除了把他說的話的內容、發詞詞寫出來外,還要加上說話的人的動作、表情、詞氣。另外要注意的是動作、說話、語氣表情的連貫。
? ? ? 五、人物刻畫。
? ? ? 人物的描述,除了要用概括性的形容詞來說明外,以實際的言、行、動作、事跡來佐證是更好的選擇。
? ? ? 六、擴大張力。
? ? ? 一篇精彩的小說,要能不斷地拉住讀者的視覺,那一定要擴大文章的張力,加強文章的吸引力。
? ? ? 轉折:事件或故事發生變化,讓讀者產生認知失衡,引出好奇心。
? ? ? 懸疑:不把內容明說給讀者知道,吊足讀者的胃口。
? ? ? 失望:一般來說,讀者都會對主角有所期待,例如好人把壞人打死、一家人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之類的,所以要先故意讓讀者失望,安排一件事或一個討人厭的人物來破壞一切,讓讀者站在主角的那一邊,感同身受地繼續讀下去。
? ? ? 襯托:故事的描寫,內容上有成分不同的轉換,例如這一章節主要是在講打斗的事,描寫血腥的、動作的情節,那轉化、插入一段柔和的、有趣的事,就顯得很突出、很明顯。 換句話說,也就是可以在內容上,不斷地轉換味口,不要一直寫同類的情節,會使讀者失掉興趣。
【總之,不論是寫小說還是別的體裁,都需要多加練習,堅持不懈,這樣才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