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理想是在現實面前的固執,那就好像用今日的眼光看待過去!
?古龍曾說,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劍客的劍,文人的筆,英雄的斗志,都是這樣的,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棄。
?金庸卻說,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個人千辛萬苦地去尋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過如此,而本來拿在手中的物事,卻反而拋掉了。
?不得不說,縱觀歷史,中華的文人總是有一種理想,高于現實而存在。
?每個時期都是詩詞文化大放異彩的一個時代,都是一場文化的變革,也是那些文人們懷著一腔熱血作出那些改變世人文化的一場絢麗!
?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分隔的,理想的高昂面對現實的溝壑,李紳作為一個詩人清楚的寫出了人自我本身的改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或者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樣的詩詞在貼近了勞動人民最底層的生活,又表明了統治階層的深刻剝削。李紳幼年喪父,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尚且不得溫飽的慘狀,那時候他以同情和對現實的憤慨做出了這樣的佳作。
?作書責龍一事更是說明了李紳為人的剛直,據說康河水淺,有一老龍伏于其中,若要行船便備好三牲禮品,上媼龍祠求水,若是老龍開心,河水立馬就漲。李紳行至此處,一聽還有這等事情,頓時大怒,罵道,世上貪官污吏勒索百姓,猶令人憤恨,沒想到龍為一方之神,竟也如貪官惡吏一般,可憤可惱,我偏不上貢,還要作文罵它一頓!
?到了媼龍祠,李紳擺起文房四寶就寫了一篇檄龍文,旁與人等嚇的都說李紳闖了大禍,卻不想有奴仆在外已然大喊,河水漲了!
?可就這樣一個為民寫詩的人,當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子呢?當胸中的那團理想被現實的誘惑所包圍后,剩下的東西叫做滅亡!魚肉百姓都算小事,直到晚年李紳的府上仍然私妓成群,荒淫無道。
?李紳濫施淫威又熱衷結黨,最終在他死后,由于吳湘案的平反,變鬼的他還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或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再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作為一個被人仰視的詩仙,除了那些華麗的浪漫之外,就是在社會中郁郁不得志的最顯著代表。
?但真正入朝后,李白只做了個唐玄宗的文學侍從,三年后便被賜金放還。
?李白身上充分顯示了那種信念和事實的糾葛,短暫的政治生涯之后,是對生活的那種無奈,后期的他沒了年少的輕狂,同時也沒有了那些讓人驚艷的文藻。
?李白總共娶了四位夫人,第一個還算是倒插門的女婿,但這未必就是風流,有些人真的適合一見鐘情,那首著名的梁園吟誰不喜歡?又或者在人生的某段時間,某個場景里,誰不曾,誰不想?
?這或許就是文人的無奈,貪婪亦或者腐敗根本侵蝕不了真正的文人,李白的死眾說紛紜,但不論是醉死,病死,溺死,這樣的詩仙再也沒了,并且永遠都不會有了。
?我相信李白是醉酒撈月而死,這或許也是文人的理想文化所致,但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杜甫曾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我覺得這是文人氣質最關鍵的東西,那就是一針見血,簡單明了。
?杜甫是少有的現實主義詩人,又是名家,敢說敢做就是他的特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這樣的詩詞,除卻杜甫,再無他人。
?這樣的偉人,敢于憤斥皇帝!
?可能在戰亂時候的文人才更能說出一些別人理會不了的痛,這種難過他和李白都預見了,唐朝的浮華背后是整個系統被貪婪的腐蝕,明明清楚,但改變不了才最難受。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作為詩佛,辭藻優美不必多說,更是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身臨其境感。
?還有那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聽來就覺得驚艷,是有何種胸襟寫得出這樣的美麗?
?作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王維的才氣卻不僅僅是詩詞一道,書畫音律無一不通,無一不曉,所以才有了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
?雖說盛名之下無虛士,但詩人并不適合做官,王維在經歷過安史之亂中,被敵軍俘虜,那是一群要革命要自由的主,自然需要這樣一位完美的人生導師。可在叛亂平息后,這是相當嚴重的情況,幸好王維還寫了點思慕天子的詩,再加上官職低微,這才活了下來。
?從早年的一身抱負,到后來的變化無常,王維的意志如同所有人的夢想隨著時間漸漸消沉。那或許就是一種改變不了世界,就被世界改變的無奈。王維隱居之后,所作詩詞,多為言志,但卻更像是一個老僧,放下了夢想,吃齋念佛。
?若說最美的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或者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再者,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
?說詞,必談柳永,作為婉約派的創始人,柳永與其說是命運坎坷,不如說他是那么多詩詞人里歸宿最好的一個,雖不得志,但他并不是當官的料子,看遍青樓,寄情風月,或許才是柳三變直到今天還能大放異彩的真正原因!
?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我不敢茍同!
?我想象不到還能用什么形容初次見面的美好,除了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面對現在都市的忙碌,那句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說出了多少年輕人的心聲?
?對于那些錯過的,還有什么能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相比?
?蘇軾的一首江城子,短短三五行字,卻說盡思念,道盡凄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文人的以筆言志,雖說理想難溶于現實,但卻絕對不會是格格不入,因為當這些文字被印刻在書本上的時候,他們的理想已經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畢竟,改變世界的總是那些滿懷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