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的酢醬草
我家門前,開著大片大片的紅花酢醬草,形成了一道小花墻,嫩綠的三片葉子,襯托著五片粉紅的花瓣,像花季少女在陽光下綻開的笑臉,明媚艷麗,讓人看了不禁心情大好。
酢漿草,為酢漿草科酢漿草屬植物的統稱,多年生草本植物,種類繁多,花色豐富,形態多樣。炸醬草的繁殖能力相當強,只要種過一株,即便不再管它,時間長了也會長成一片一片,有很強的觀賞和藥用價值。
酢漿草喜歡溫暖、濕潤和陽光直射的環境,它們的花兒很神奇,沒有陽光照射大部分品種都不會開花,而且即便是陽光充足,到了下午五點以后,那些原本盛開的花兒就會開始閉合,直到第二天上午10點以后,才再次慢慢綻放。
我們平常栽種的炸醬草,一般是我家門前這種綠葉粉花炸醬草,和紫葉粉花炸醬草,而野生的小葉酢醬草,藥用價值卻更高。
常用來藥用的酢漿草,分別為白花酢漿草、黃花酢漿草、大花酢漿草、和紅花酢漿草,藥用價值最高的為黃花酢漿草。
酢漿草味酸,性寒。歸肝、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全草內服主治感冒發熱、肝炎、腸炎、尿路感染、結石、帶下,吐血,月經不調等常見病,外用可治療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疔瘡濕疹、疥癬痔瘡、蛇蟲咬傷以及帶狀皰疹等。
用法用量:
內服:全草煎湯,干品9~15g,鮮品30~60g;或干品研末,泡茶飲;或鮮品絞汁飲。
外用:嫩莖葉適量,搗爛外敷、也可煎水洗或者搗汁涂,前者效果更好。
酢漿草味酸,其嫩莖葉可少量食用,食用前需用開水焯三分鐘,一般做配菜用。
酢漿草莖葉草酸含量高,牛羊食其過多有可能中毒致死,據說古代民間用其莖葉擦拭銅鏡,能讓銅鏡更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