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 - 知覺

心理學 —— 讓你發(fā)現撬動世界的支點 ?

知 - Know


人的一生,或者說人類的一生,說白了,是一道沒完沒了的選擇題。每次(組)選擇的結果只有兩個,對或錯。每次選擇人們都奢望掌控結果,但其實真正能夠掌控的只有過程,然后等待結果發(fā)生。

就像我們可以決定種下什么樣的種子,但無法決定結出什么樣的果實—— 一句看上去大大的廢話。

“決定種什么,不就是決定收獲什么?” ?你確定? 試試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

1. 贏在起跑線是否就可以贏得人生?

2. 財富越多人生就越幸福?

3. 知識越多選擇就越正確?

想必大多數得人得回答是: 不一定。。。

我們之所以認為決定播蘋果種子就是決定收獲蘋果,那是建立在我們的被驗證的種子和結果之間關聯(lián)性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這個就是知覺。我們預期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本質上取決于我們的知覺,如果對事物的認知是錯誤的。比如認為拋硬幣最終朝上的一面是由起拋時朝上的一面決定的。那么事實上我們種下蘋果種子是不一定能收獲蘋果的。知覺的正確性是我們選擇并實現目標的保障。。。

知覺這么重要,so how?這要從知覺的來源說起。

知覺 —— 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實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整體反應。

這句定義中,你首先get到什么? 感覺器官。。Right

為了理解知覺和感覺的關系,請你思考一下兩個詞: 蘋果, 的也 。很多人認為概念,經驗和知識可以不經過感覺。事實是我們無法有效理解超出我們能夠直接或者間接感覺到的事物。就像超維度的空間,平行宇宙,即便這些概念已經建立在部分我們間接可以感覺到的事物的基礎上(順便說一下,的也 是我胡編亂造的一個詞)

感覺是知覺的前提和基礎,感覺越豐富越精確,知覺就越完整,越正確。從牛頓三大定律到相對論,就是一個完美的證明。Then, So what

說了這么多,開始要放干貨了。。。

幼兒,少兒教育,一定要以豐富小朋友的感覺和體驗為核心,因為之后的知覺,思維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沒有豐富的感覺經驗是不能夠很好的構建基于他人知識的知覺,基于機械性的知識背誦而不是理解,這些知識很難成為人的長期記憶從而固話為自身內在的知識和經驗。或是非常大的代價比如不停,反復的機械記憶,就像理解了乘法,就不用背那81個口訣表了。如果所有的知識都用口訣表的方式解決,那人的一生實在是太短暫了。從而有了那句名言 —— 理解萬歲 :)

因此,我們可以解釋,給幼兒灌入知識,遠遠不如豐富他們自己的感覺,觀察來的重要。豐富的感官和很低的感覺閾限(高的感覺靈敏度)就是人的基礎,最終的高度的上限決定于此。

很多人成年以后發(fā)現自己到達了瓶頸,時間精力都不夠用了,奇怪大家都是24小時360天,為什么馬云構筑了互聯(lián)網金融帝國,而自己天貓雙11眼花繚亂的促銷已經不知所措處理不過來。因為這一切都基于你的理解和認知,它們根源于你的感覺閾限。。。

了解了感覺對知覺的重要性,最后聊聊知覺的特點:

在谷歌用AI對機器圖像識別算法進行訓練的同時,在中國的某個地方,也有一群工人坐在像流水線一般的產線上,面對著屏幕上出現的一張人臉,在哭和笑之間做選擇來教會機器識別表情。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數十年前,馮諾依曼發(fā)明計算機的時候,在數學計算上,計算機就輕松超越人類,但是直到今天,一臺機器都很難從你哪怕夸張的表情上發(fā)現你是開心還是沮喪。而你,卻可以輕松的在大人,小孩,男生,女生。。甚至一只貓的臉上看出喜怒哀樂,即便他們的臉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就是知覺的恒常性,它體現了知覺最重要的一個屬性,客觀事物的本質,于是我們不用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千變萬化的表象中去。

知覺是一種純粹的心理活動,核心是對事物的理解性, 基于知識和經驗,語言在知覺理解中起關鍵作用,詞匯限制了人的思維。詞匯多重要,看了下面這個你就明白了:

“讀書有什么用?回答:我這么跟你說吧! 你讀了書喝茶的時候就會說:“此茶口感飽滿純正,入口即化圓潤如詩,隨之而來的是持久的回甘,茶湯橙黃透亮,幽香如蘭,韻味十足,是茶中的佳品! ”

而你沒讀書就會說:“臥槽,好喝! 真TM的好喝”

臥槽,寫的真好。。。:)

選擇性也是知覺重要的一個特點,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幾年前在浦東新圖書館,看著那一滿墻書,意識到即使盡我一生,也無法看完的時候,突感到絕望和渺小。不過相比現在每天幾千條微信的推送,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今的社會,已經由缺乏型向改善型演進。隨之大量的信息由封閉轉向開放,當鋪天蓋地的信息涌來,每個人直接的感受就是焦慮,知覺的選擇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選擇性猶如大腦的一道屏障,如果信息不加過濾統(tǒng)統(tǒng)進入,那么大腦這部引擎就會過載而崩潰。So, 多點時間陪陪家人,少刷幾遍朋友圈。

智者求空以思,愚者求滿以樂。。。

知覺的最后一個特點是整體性。很多時候,我們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就是建立在知覺的整體性基礎上。格式塔心理學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一支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整體,若拆開分成各種音符,就什么也不是了。音樂尚如此,我們卻在生活中卻常常僅憑一面去判斷一個人。。。

因此在哲學的層面,整體性其實是辯證的思維,質疑是我們求得真相的唯一方法。。。



附 知覺的思維導圖

附 隨堂筆記

1. 所有的心理活動是后天習得的(后天學)

2. 人接收加工處理環(huán)境中三種輸入:刺激,信息,知識

3. 普通心理學中的 知覺指經驗,知覺的背后就是知識(而不是一般的信息)

4. 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總結概括,知識讓你有理想,有追求,有想法,知識改變人類的命運

5. 知識來源于人類和大自然的搏斗,和人際關系的處理中積累而來(經驗)

6. 知識經驗在知覺中起關鍵作用(知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7. 每一個的知覺就是人在時間空間中遇到的經歷

8. 學習最重要的是預習,學習一定要帶著問題來

9. 按特性歸類:時間知覺,空間知覺,運動知覺 , 按主導分析器歸類: 視知覺,味知覺,聽知覺,嗅知覺 (眼耳鼻舌身)

10. 經驗是知識的基礎,基于經驗的知識才可以建構和內化

11. 人生必須要有經過的過程,很多瓶頸是由于經歷的缺失導致知識的理解障礙,無法形成有效的長時記憶,內化為能力和習慣

12. 感覺閾限

13. 心理學的詞匯表達一定要準確

14. 智能化社會 -- 心理學的重要性

15. 選擇,加工,提取信息 -- 智能

16. 知覺來源于感官的輸入,因此感覺閾限很重要和整體感官輸入,感官協(xié)同,游戲影響感官的整體輸入,動力定型,側重于刺激反射

17. 年輕人必須要撞墻,必須要跳河,沒有經歷的經驗的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覺

18. 感覺越豐富,越精確,知覺越完整,越準確

19. 關于微信,信息是碎片零碎化的,不整體,不系統(tǒng),看完就忘掉,不進入認知結構

20. 知覺 -> 期望, 記憶 -> 理想

。。。待續(x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智慧有時候也需要工具 ——關于消費者行為學第一篇導論的讀后感和筆記 0.導論讀后感(1-3章) 道理都是相同的。我...
    廣告拜物教閱讀 8,728評論 3 53
  • 萬維剛《萬萬沒想到》當實驗人員用核磁共振的儀器觀察受試者的大腦,當他們聽到“損失”這個詞的時候,他們大腦中的一個特...
    給小老板讀商業(yè)書閱讀 219評論 0 0
  • 瑞安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文化底蘊豐富。當你游走在瑞安城的大街小巷,發(fā)現一口古井,一株老樹,一位深巷走出的老人,...
    云江之聲閱讀 766評論 0 1
  • 蘇克疲憊的睜開秋困的雙眼,緩緩掃視車廂,企圖找出吵醒他的孩啼聲是從何處傳來。車廂內一片漆黑,僅有幾處手機屏散發(fā)的略...
    依然果丹皮閱讀 233評論 0 0
  • “.....或者呢di叫做人情?或者呢di叫做友情?但係我相信,呢di其實叫做愛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一組嘉賓:...
    Mushr00mChan閱讀 24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