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準備考試,背了一天的馬克思主義,滿腦子解放全人類。晚上打算去小鎮上理個發、吃個飯、再買點東西。其實我只是在小鎮附近工作,但是我周一至周五都在單位,只有周末才回家,有時候忙一些,周末也不能回去,就這么看來,雖然我家在市區,但好像我也不能算是個城里人,而是個鎮上人。嚴格的說,鎮上人都不算,因為我工作的地點離小鎮還有點距離,如果不是有事,平時也懶得到鎮上。這么說,我只能把自己界定為鄉下人。
首先去辦最重要的事,但不巧我常去的那家理發店關門了,門口貼了個外出學習幾天,這也是挺雷人的,常年在這理發的經驗告訴我,他很少出去學習。我也是第一次得知理發這種事還需要二次進修。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我便覺得沒有白白信任這家理發店,這老板實在是一個熱愛本職的人,我的經驗告訴我,這種人不多見。但不管怎樣,今天只能換一家試試了。
這個小鎮上,就屬理發店和飯店多。隨便找了一家門面大且名字又不是那么難聽的走了進去。一坐下來,就說了句讓理發師很無奈的話,我說我不需要精剪,快一點就可以了。這里不得不說明一下:我記得以前理發都是在五分鐘左右,怎么突然一下大家都慢了下來。而且說實話,除了時間長了一點收費貴了一點,我真還沒發現這前后有什么大的變化,至少在我頭上是這樣的。他說五分鐘是不可能的,即使放在以前也不可能,至少要十五分鐘。好吧,他又問我是不是趕時間,其實我想說我餓了。但是這么回答一個陌生人好像不太好,他又不打算請我吃飯。于是我回答他說,不趕時間。看我沒再說,他只能說:那你肯定是不想坐太久。他這么說雖然沒說對,倒也是讓我不想反駁,畢竟我坐了一天。我點點頭,表示贊同。
在我身后,他兩個學徒在那嘰嘰喳喳。看起來年齡都不大,在該上學的年齡不上學,出現在了理發店,實在是件讓人有些痛心的事。但想想也不能怪他們。雖然我已經離開學校很多年,但好像學校那種讓大部分學生厭惡的面貌依然沒有改變。當然學校也是無辜的,他們也只是想讓學生的成績更好一些,這么遠大的目標沒有人可以質疑的。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這些輟學的孩子,定然是在學校再得不到一點樂趣了,所以才義無反顧的輟學了。做任何事,如果沒有樂趣,終究是做不長的。當然了,有人會說學習本身就是件苦事,這個我不否認,但同時我也不否認學習同樣可以帶給我們樂趣,這件苦樂摻雜的事像極了生活本身。但要是有人把學習那僅有的一點樂趣也變成了苦事,學生就有理由不顧任何遠大前程而離開學校。
學習這件事,實在是一件大家都想讓他好的事,國家希望教育興邦,校長希望升學率高,老師希望班里的學生個個優秀,家長希望孩子學習好,孩子自己也希望自己學習好。就這么一件人人都希望他好的事有時卻不怎么好,這一點像極了中國足球。看來一件事好不好,實在和多少人希望他好,沒有一點關系。
正這么出神的想著,理發師問了我一句,上次在哪理的發。為了不說實話,我多費了好幾句口舌。我說我也不記得上次在哪理的了,因為我每次都是隨便看到一家理發店就進來理了,今天也不例外。但其實,我每次都在同一家理發店理發,今天那家理發店沒開門,我才坐在了這,但是好像實話實說他又會不高興。我這么回答他應該很滿意,因為他接著又說道:看樣你不太在乎自己的發型。也不能說不在乎,在單位,多少我也算是個頭目,平時還是很注重儀表的。只是我覺得臉長成這樣,理什么發型也都差不多。(當然我不是說我丑,當然我也不想說我帥,我只是覺得好的文章應該留給作者一點想象空間)而且在我最想設計自己發型的時候,每次理發都有兩個設計師(我爸和我媽)幫我設計。現在這個年齡,我不再有當初的熱情,好像也沒有當初的創造性了。理完發,理發師讓我看看,怎么樣?滿意嗎?我說很好,這又是一句違心話。這就不能怪我了,他都知道我對發型沒太多要求,還要堅持問一個沒標準的人,好還是壞。但好像也不怪他,他可能只是習慣了挑剔的顧客,今天遇到這么個人,也只是出于習慣的問一句。盡管如此,我還是說我很滿意,他也很高興。對陌生人保持禮貌和微笑在我看來很有必要,似乎比對熟人保持禮貌和微笑還要重要。要是對熟人如此,有時反而會讓人懷疑是不是無事獻殷勤。而對陌生人如此,大概只會讓人覺得友善。
總算可以吃飯了。遠遠的看去,我喜歡的那家麻辣燙招牌閃亮。但是走進一看卻關門了。這個小鎮實在不怎么適合開飯店,聽說整個中國實體經濟都不怎么樣,當然那只是聽說。以我看到的情況來看,這家店味道不錯,地點不錯(在鎮中學門口),掌柜的也曾自信滿滿想大干一場。但還是沒開多久。盡管我曾不無好意的說,撐住,我會常來的。我是個愛吃的人,在我的印象中,覺得味道不錯的店,就倒了一家烤魚,一家雞煲,一家火鍋。總是吃著吃著就關門了。我愛人都忍不住調侃說,是因為我常去吃,人家才關門的。前幾年的時候,我也曾有過想在餐飲業大干一場的沖動。從事個自由職業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但這幾年的的觀察告訴我,餐飲就是個看著很賺錢,實際是個坑的行業。估計還不如炒股。盡管在中國炒股像極了賭博。
算了,不吃就不吃吧。去超市轉一圈買箱牛奶。我直奔特價奶那里去了,我很喜歡喝牛奶,尤其是每次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昂喝牛奶的場景就更喜歡喝牛奶了。我在那徘徊了一陣,不出意料的引來了導購。他一直在向我推薦二十四盒無菌磚的伊利。開始還有些猶豫是買十六包利樂裝蒙牛還是買二十四盒無菌磚的伊利,他這么一推薦,我就不再猶豫買了十六包裝的蒙牛。因為我的一貫經驗告訴我,一般有人使勁給你推薦的東西都有陰謀。看的出來導購有點失望,哈,這是不是更證明了我的猜測是對的。其實我這并非沾沾自喜,實在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保護。當人們彼此失去信任時,是件很可怕的事,其實我很想做一個對他人深信不疑的人,但偏偏當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卻屢屢受挫,并且吃了虧還被人嘲笑是傻是天真。無奈我只能把這種想法深藏心中了。
出了超市,我來到那家熟悉的面包店。這個店很小,因為小,只能把操作間放在前臺附近,無意間實現了很多大店鋪都在追求的操作透明化。這是個典型的夫妻作坊,男的做面包,女的賣面包。因為經常來的緣故,老板對我很熱情,今天是他兒子在做面包,我便說了一句,你兒子也會做面包啊。他不無遺憾的說,當然會啦,她全家六口人,就靠這個面包店養活。這也難怪,我剛開始來買面包時,她連幾毛錢也不想讓。但是現在熟了,她總是熱情的讓我嘗嘗這個嘗嘗那個,好吃了再買。我對這個面包店也很有好感,吃面包是我的一大愛好,市區里的面包店被我吃了個遍,在這之后,我還能用物美價廉形容這家小作坊,可見它物美價廉到何種程度。我甚至都不知道這家店的名字,好像叫老俵面包店,就是這么low。市區那么多有華麗名字的面包店,一大部分難逃我對它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看法。
我就這樣一手提著面包一手提著牛奶,志得意滿的準備回去繼續看書了。怎么看,這篇文章都有點像小學生的作文。似乎我有必要在結尾的地方來個黑體加粗,發一通感慨或是來一記雞湯把整個文章升華一下,這篇文章便有了價值。但我想還是讓他保持這種平實的風格吧,我很滿意,因為本身寫的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只是多少對這篇文章有點不公平,我都沒有給他一個主題。好吧,那今天的主題就是東拉西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