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條小黑裙,是大學時候寫新聞的稿費換來的。
上大學以前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加上我是個胖子,所以一直羞于談論打扮這件事請。
大一那一個秋天,一個軍訓下來,我覺得自己瘦了好些,可是好景不長,宿舍的幾個姐妹帶我吃遍了學校小吃街的美食,便宜而又大份量。
有一次我們連續一個月每天晚上都去吃同一家麻辣燙,以至于老板后來都怕我們了,因為我們一個吃蒜,一個吃芝麻,一個吃豆瓣醬,還有一個吃花生,別人是當作調料用,我們卻是拿著生命的節奏把調料當飯吃。
那一年,我腫成了一個大胖子,素面朝天出門上課,隔壁宿舍有個女生據說從高中就開始用雅詩蘭黛跟蘭蔻了,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卻聽不懂她們在談論什么。
說回我的小黑裙,那一年對打扮這件事情沒有半點在意,就更別說時尚這個詞語了,于是我當然也不懂有關于奧黛麗·赫本當年的那個小黑裙典故。
那天下午我跟隔壁宿舍的圓子姑娘去學校門口的衣服小店逛,大一這一年,我的衣柜里都是一些慘不忍睹的衣服,格子上衣,白襯衫,蕾絲裙,還有背帶褲跟一堆莫名其妙色系的休閑褲,這些聽上去很美的衣服風格名詞,套在我身上就如同舞臺上那個專門負責搞笑的丑角,怎么都覺得別扭。
要是那個年紀里就出現了賣家秀跟買家秀這一對流行術語的話,那我絕對是后者的最佳代言人。
我跟圓子走到很深一條小巷子,周一的下午沒有課,街道上也沒有那么擁擠,老板娘在上網,小店里放著孫燕姿的歌。
看到我們進來,老板娘習慣性的說,你們隨便看,有喜歡的都可以試的。
圓子姑娘熟練地挑起了她喜歡的風格,就是韓劇里那種瑪麗蘇的粉嫩系列,偶爾也有一些酷酷的風格,然后她去試衣服去了。
我在一邊坐下了,沒有想挑的心情。
一是大一這一年來我的購衣經驗讓我都覺得對不起我自己,我已經沒有了要買衣服的欲望了;二是我也很想換一種風格,或者說是想摸索出自己喜歡的風格出來,但是我很無力,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
老板娘這時候走過來,問我你沒有喜歡的衣服么?
我有些害羞,說也不知道挑什么。
老板娘于是在一排排衣服里,不停地一件件抽出來,比在我身上,然后問,這件喜歡嗎?還有這件,那這一件呢?
我終究沒有任何高興的感覺,因為她拿出來的每一件我都能在自己現有的衣服里找到同款,大約過了十多分鐘之后,她抽出了一條裙子,黑色的。
我看了一眼,習慣性的反應說,這么素,看起來太簡單了吧?
老板娘看我這一次沒有之前那么抵觸的感覺,于是慫恿我,你就試一試吧,又不是一定要你買是吧?
我很不情愿的走進試衣間,換上小黑裙,這其實就是一條加長版的黑色T恤罷了,沒有任何的裝飾,但是好在面料不錯,摸上去很是舒服。
我很忐忑的走出試衣間,站到鏡子面前。
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那天下午,那一瞬間我的感覺,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整整比現在的我瘦了有10斤!
除了我那一張依然很素面的臉,脖子以下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是有身材這件事情,即使那個時候還是個胖子,但是相較于前一分鐘的我,我突然有種做了整容手術的竊喜……
這個時候圓子從試衣間出來了,看見我身上穿的這一條裙子,第一反應就是,啊呀!你這么挑這么成熟的衣服呀?太像阿姨了吧!
我前一秒剛建立起來的那么一點驚喜,瞬間就如同癟了的氣球一般,完了,我覺得自己又一次選錯了。
這時候老板娘出聲了,說實話我覺得挺好的啊,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的,得看你自己的感覺,小黑裙并不是大人的專利,再說你們也算是個成年人了,況且不是所有的女大學生都必須是可愛系或者森女系的不是么?
一聽下來,我感覺還蠻有道理,可是我還是有些猶豫。
這時候老板娘不知從哪里掏出來一條皮帶,往我身上一搭,也是這一刻,我覺得什么都對了!
就是這么一條不起眼的棕色皮帶,讓我感覺自己這一身簡單的風格,此時此刻竟能讓我如此舒適。
于是那天下午我把剛到手的稿費,換了這一條小黑裙。
回到宿舍,過清水晾曬,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裙子去上課了。
那一天感覺心情很是好,身邊有同學碎碎念,說你不覺得這個顏色太沉了嗎?這樣看起來太成熟了......還有同學說,小令你看起來很像老師耶……可是在我的心里,我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悅,也是很多年以后我才想起一個詞語,叫做適合。
這種適合,不是純粹的漂亮,而是它掩蓋了我身材的缺點,把我本來就很白的膚色襯得發亮,還有就是我再也不需要像其他的女生同學那樣,需要背著小背包滿心歡喜的樣子,我不是個喜歡鬧騰的人,這一身簡單素色的小黑裙,恰好讓我保持淡定跟微笑的狀態就好。
轉眼到了大二,我開始慢慢的瘦下來,雖然比不上身邊那些竹竿身材的姑娘,但是至少我自己感覺自己沒那么膨脹了,于是從那以后到后來畢業的三年,我入手了差不多二十條小黑裙,而且真的是除了布料就不再有任何配飾的小黑裙,只不過是款式不一樣,寬松版,貼身型,中袖或者蝴蝶袖,還有無袖等等。
我還買了好幾條皮帶回來,每天換著搭配。
大學的這些年時光里,我總覺得自己跟身邊的女同學格格不入,我沒有辦法喜歡她們喜歡的東西,比如粉紅系列的蕾絲裙,比如說花花綠綠的夏天大長裙,還有各種鉚釘皮質跟大頭漫畫的嘻哈裝,這種格格不入讓我有些抑郁,我想跟別人盡量同類型一些,可是我也知道那樣的衣服我穿上去就是噩夢。
也就說,這三年的大學時光里,小黑裙對我而言是最折中最合適,也是我沒得選的選擇。
畢業了,大家都在跳蚤市場賣東西,我把大一那一年買回來的衣服全部賣了出去,三塊五塊外加搭配個羽毛球拍,送給小師妹們。
剩下的那一堆黑壓壓的東西,小黑裙,黑色西裝,黑色呢子外套,我一一打包,整整兩大袋,一百多的運費全部寄到了深圳。
工作第一年,有同事建議我去東門逛街買衣服,就應該相當于北京的動物園一樣吧,說那里的衣服便宜也好看,還能狠狠的砍價。
我挑了個周末過去了,人山人海,批發市場的節奏,我挑了兩件T恤,新的一周上班,發現兩件衣服都被公司的同事撞上了,關鍵是她們要比我瘦比我美比我好看很多倍,我心里暗暗慶幸自己還沒穿出來,于是這兩件新衣服至今就壓在箱底了。
也是從那以后的幾年,我再也不敢去過東門。
剛開始工作本來就沒多少錢,于是第一年里我幾乎沒有買過任何衣服,我翻出大學里買的那些小黑裙,輪番的穿著上班下班,竟然第一次覺得喜歡極了這種職場范兒。
工作第二年,我開始有了一些閑錢,于是開始去商場買衣服,遇上三八節跟五一國慶那都是極好的,一般都有五折的折扣,遇上了圣誕節或者是店慶,那就更能淘得到很多寶貝了,而且這些年下來,我幾乎都能在不經意間,就能遇上那條仿佛就是在等待著我的小黑裙,然后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就拿下來。
我的閨蜜說,你不能總是黑壓壓的一片,好歹你也得嘗試一下別的風格吧?
于是我開始新一輪的實驗,開始喜歡,并且判斷自己適合條紋衫,以及深灰、藏藍以及深綠三種顏色,但是毫不疑問的,也全都是和小黑裙一般的剪裁,只不過變成了小灰裙,小藍裙以及小綠裙而已。
去香港的時候,總能遇上很潮打扮的路人,有時候看到前面一個亮色系搭配的女孩,我也會沖動的走進那個牌子的商場,挑上一樣的顏色跟款式,然后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其實還不錯。
接著我又換上同一款式的黑色,靠,這個更加好看怎么辦?
我繼續挑衣服,尋尋覓覓,假裝不小心抽出一條小黑裙,像是小鹿亂撞一般驚喜,趕緊去試衣間換上,接著在鏡子前面晃呀晃,轉呀轉,有時候竟會不小心哼出歌來......
然后我一一把前面那一堆試過的衣服拿出去,說這些統統不要,然后拿起那條唯一的小黑裙,如愿一般興奮的我奔向收銀臺。
周末跟同事死黨聚餐,YOYO小姐每次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說,今天身上這一條裙子又是穿了幾年的了?
我笑著說,能有多久?最多也就五六年。
這個時候YOYO小姐總會白我一眼,你真的是個奇葩的老古董。
是的,我的衣柜里,至今有了快五十條小黑裙,時間最久的就是大二那一年入手的,至今也就七年的時間,這些黑壓壓的布料里,沒有一條是相同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細節上的區別,可是就是這些低調的細節,是我愿意一件件把它們帶回家的原因。
這些年的時光里,我早就練就了自己的置衣風格,每次都是去到我喜歡的牌子那里,把所有的衣服看一輪下來,然后挑出小灰裙小藍裙小綠裙跟小黑裙,同一個碼數全部試過一輪,旁邊熱心的店員會不停的夸獎你,這件好看,那一件也好看,同行的朋友也會說,這個還行,可是就是覺得單調了點……
我帶著微笑的表情向她們點頭回應,然后就當什么都沒聽見那樣,拿起我要的那條小黑裙,直接買單走人。
有姑娘問過我,你是怎么確定你自己的穿衣風格的呢?
我說第一拿錢買教訓,買一堆血與淚的教訓,買一堆無用的慘不忍睹的衣物回來,然后發現自己只能穿一次甚至一次都沒穿過,月底沒錢吃飯的時候狠狠抽自己一個大嘴巴子:叫你亂買叫你亂買!
這種一通亂氣的無厘頭章法,讓你嘗試遍各種坑爹的風格,最終一定會找到自己合適的那一型。
第二就是要堅持,無論你穿什么樣的衣服,都會有人評價好看與不好看,但是你要知道這種風格是最適合你自己的最優方案,你要做的就是矢志不渝的相信自己,同時保持自己的身材,這樣時間長了,這件衣服,這種風格自然而然就變成你的了。
想要例子的話,看維多利亞幾十年如同一日的黑白灰色調跟硬朗剪裁系列,你就能明白為什么她創立的服裝品牌一開始不被人看好,后來竟然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時尚單品了。
當然,我的這些小黑裙其實也有好些是不適合上班穿的,有好幾條因為太緊身很少穿,有幾條因為料子太好不舍得干洗也很是少穿,但是大部分都是適合職場的萬金油系列。
在這些沒有穿過的小黑裙中,每一條我都定義過一個標簽:這一條是開婚前的單身PARTY要穿的,這一條是等我自己買車了第一天上路要穿的,這一條是我開分享會的時候要穿的,這一條是要等到三十歲生日那天要穿的……
它們像一件件寶貝,被我整整齊齊的掛在衣柜的其中一欄,每次無聊的時候打開衣柜,環視一周,感慨著竟然每一件都代表著我人生的某一個重要時刻,就好像我的靈魂都有一一分散在它們身上,它們沒有表情,沒有動作,卻能在每一個我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靜靜地陪我待著,像一個舊友一般,無需說話,停留在那里就足矣。
我從來不會因為在這件事情的投入上而有所慚愧,就像很多人喜歡買鞋,有人喜歡買包,有人注重美食,還有人攢錢下來游玩,這些都是每個人為了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項而心甘情愿的買單,僅此而已。
閨蜜L小姐給我訂了一堆一整年的時尚雜志,每一期的搭配專題都很是好看,我很是敬佩這些時尚編輯的用心跟對于時尚尺度的把握。
也是在這些對于搭配的浸淫中,我開始慢慢了解小黑裙的意義:無論何時何地,要是你不知道該穿什么,小黑裙是絕對不會出錯的選擇;如果說時尚界最具奇幻魅力的三個字是什么,答案可能就是“小黑裙”。
時尚人士們從不掩飾對于小黑裙的偏愛與迷戀,溫莎公爵夫人也說過,“小黑裙若是穿對了,任何衣服都無法替代它”;而Didier Ludot更是在他的《The Little Black Dress》中所寫,“沒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沒有未來。”
我也開始知道,伴隨小黑裙背后的,還有別人對于它的不同定義,比如說性感,比如說桀驁不馴,比如說御姐風,就連美劇里的女主角也會演繹著一襲緊身露肩黑色“復仇裙”的風格。
我從一開始的穿小黑裙,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胖的不得已而為之,慢慢過渡到了真正喜歡上這種風格,整整花了七年的時間,如今它已經變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了,簡單低調,冷靜平穩,但是并不代表懦弱,更不是輕易將就跟妥協。
至于雜志里推薦的其他亮色型,馬卡龍色彩型或者是酷炫風格,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任何一種放到自己身上,因為我用這些年浪費過的金錢教訓,已經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而我又適合什么樣的風格。
說得好聽就是堅持自我,說得不好聽,那就真的是一根筋到底了。
可是那又怎樣呢?我用自己的錢換來自己的一份高興,換來我的一份舒心,更換來一份我覺得適合自己意義上的得體,沒有比這個更底氣十足的理所當然了。
當然有時候為了不給大家造成干擾,以為我每天都是一樣的衣服,所以我會適當的變換著其他的風格來間隔開來,可是即使這樣,我的那些同事每次開玩笑的時候都會拿我開涮,這世界怎么會有你這樣的人,一條裙子穿這么多年,你這是得攢下多少錢了啊……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我根本沒攢下多少錢,我的衣服即使買的數量都不多,但是單件的價格也不低,這么算下來,我絕對也是一個我這個收入水平里的購物狂了。
去年的時候我開始試著健身跑步,體重沒有降下去,只是比之前的自己感覺身體緊實了一些,跟閨蜜L小姐去買衣服的時候,她建議說以前你總覺得自己胖,所以總是穿黑色系的,現在瘦下來了你總該嘗試一下別的顏色了吧?
我于是挑了一堆花花綠綠的衣服,想著深圳的夏天一年里會持續這么多個月,腦海里的畫面就是叮囑自己挑一些很夏天很夏天的顏色,然后我一一試下來,嗯,還好,還好,都是還好。
接著我又出去尋覓,又發現一條小黑裙,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你不要一直都這樣了,你要去接受一些新的顏色了,而且只要好好搭配效果都會很不錯的呢,而且你的小黑裙已經都夠多了不是么……
我像唐僧一樣,心里念念著給自己洗腦。
終于,我在前面挑出的那些亮色系中,挑了兩條玫紅色跟天藍碎花的長裙,然后到收銀處排隊結賬,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有些不安,前面的人結賬完畢一個,我的心里就咯噔一下,那是我第一次期待著結賬的隊伍能夠慢一些。
我把碎花裙放在身上比著,安慰自己這兩件其實都不錯,然后我開始開啟自問自答模式:這裙子要配什么鞋子呢?
波西米亞風格,或者編織條紋的涼鞋跟拖鞋都可以呀!
可是我沒有那樣的鞋子,如果要另外買的話又得投入一筆錢了,而且拖鞋也不大適合上班的風格啊…..
眼看前面那個人就要結賬完,下一個就是我了,我的心就像是臺風來的前一陣,忐忒焦急陣陣不安,我閉上眼睛給自己洗腦,沒關系的,這兩件碎花也是可以穿很久的,除了上班平時出去游玩也能穿得上對不對……
不幸的是,突然我的思維瞬間一跳:可是剛剛試的那條小黑裙也很好看啊,家里雖然已經有很多了,可是這一條的鏤空暗紋設計真的很特別……
這時候看見收銀員招手,輪到我付錢了。
我一步,兩步,三步,緩慢的走過去,假裝左右檢查一下衣服的質量,然后看看價格牌,再檢查一下衣服的質量,這時候收銀員說,就這兩條是吧?
嗯。
一共XXX元。
我掏出銀行卡,準備遞給收銀員。
可是就在那一瞬間,我馬上搶過衣服,說了一句,算了我不要了,我這就放回去。
像是一個銀行卡余額不夠的小丑,拿著衣服狼狽離開,滿臉羞愧。
接著我一個箭步沖到剛剛小黑裙那一排架子,拿出剛剛試過的那一條小黑裙,確認了S碼,然后再沖到收銀臺,說我剛拿錯了,我要的是這一條。
遠處的L小姐看到這一幕,飛奔過來朝我大吼,你個女神經!說好的換一下風格會死啊!你的柜子已經裝不下這一條黑裙子了好不好?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死板那么執著啊!
她繼續向我進攻,我倒要看看,你這次還能找出什么借口?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于是趕緊把錢給付了,然后拎著袋子準備離開。
就在這一瞬間,突然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我脫口而出了一句:
這不是我的錯,是上帝,是上帝它說要一條小黑裙!
這一刻,看著L小姐一臉要石化的表情,我終于忍不住瘋狂地笑出了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