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朋友問我,“你會嫁給什么?”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我一邊問她,一邊在感慨,一眨眼的功夫,身邊的人都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了。
她說,“有的圖錢,有的圖人,那你會圖什么呢?”
我一邊思考一邊說著,我說:“我希望我將來嫁給他的那個人,能跟我有說不完的話,能懂我,能跟我有共同的愛好,不求他會大富大貴,但求他能跟我一樣有一顆不安于現狀的心,生活充滿樂趣,在婚姻中,我們都會用心去經營,最后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是不是聽起來像是在幻想?
尤其是已經結婚了的人,他們會苦口婆心的告訴你,婚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別想太多。我從來都不服這樣的說法,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結過婚,對婚姻尚存一絲所謂不切實際的幻想。
可是,如果婚姻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那結婚是為了什么?
結婚難道不是為了找一個能陪你一輩子,陪你到老,到死的那個人嗎?彼此攜手走過一生的那個人,起碼精神層面要在相同的高度吧?
那些勸你眼光別太高的人,那些告訴你婚姻就是搭伙過日子的人,那些跟你說結婚要趁早的人,他們的婚姻幸福嗎?還是說,正如他們所言,就是湊合著過?
他們從沒考慮過婚姻是什么,他們的婚姻到底是對是錯,就把他們這種錯誤的觀點強加給身邊的人,甚至下一代的身上。而作為被傳統思想蠱惑的我們,卻在這里苦苦掙扎,慢慢的步入了他們的后塵。
甚至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人都開始著急找對象,找著對象的著急結婚,結了婚的著急要孩子。是不是每個女孩子到了20歲的尾巴,都要找一個人托付終生,然后嫁掉?
他們不停的給你灌輸著古老而又傳統的觀點。
“女孩子要抓點緊啊,年紀大了就不好找了呢”
“別眼光太高,差不多就行了,哪有那么標準的符合你條件的呢”
“哪有什么愛情啊,你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結婚就是搭伙過日子”
“女孩子就應該趁年輕早點嫁了,這時候是你選人家,等到幾年過去了,就是人家選你了。”
是不是這些話,都能讓你的耳朵磨出繭子了?在以前封建傳統閉塞的年代,結婚都很早,好像到了年齡就該結婚。很多長輩都這都樣告訴我:到了什么年齡就該干什么樣的事兒,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孩子都幾歲幾歲了。
意思就是我現在的年齡該找對象了是嗎?既然這樣就該饑不擇食了嗎?
我常會聽見身邊的人說,誰誰誰三十多了還沒找著對象,誰誰誰四十幾了還沒結婚。我聽到這樣的話,通常都會沉默不語,我怕一開口,就想動手,但其實我內心里早就有一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
是不是人家不結婚你就會暴斃身亡?還是說TA不結婚就會死掉?天會塌下來嗎?宇宙會爆炸嗎?NO NO NO ,答案都是NO。
現在是什么年代了,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利,結婚、不結婚、或者說什么時候結婚,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一輩子很短,為什么要按照別人的模板來過自己的一生呢?
現在的年輕人,離婚率越來越高了,這是為什么你們有想過嗎?
他們一開始對婚姻也都抱有美好的向往,但是到了所謂的年齡,屈服于現實匆匆選擇了伴侶,即使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也得過且過、委曲求全,后來再也不能忍受這樣的狀態。最終,故事的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感情。” 婚姻只是一張紙,是證明我們愛彼此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到了年紀的才有的一個產物。
有的人會說,遇到一個喜歡的人很不容易,甚至有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那個讓自己可以生死追隨的那個人。那是不是就一輩子都不要結婚了?其實,就算是你可以跟你很愛很愛的那個人結婚,也不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局,不是嗎?
其實,婚姻最好的狀態是能找一個靈魂伴侶soulmate。一個我們感到自身與之深深聯系在一起的人,好像彼此的溝通和交流不是出于凡人的刻意努力,而是憑借靈魂的導引。這種關系對于靈魂來說是如此重要,可以說沒有什么在生活中比它更為珍貴的了。
它的特質在于彼此心靈上的信賴和善解,兩顆心讓彼此更接近,他懂你的小情緒,你懂他的不容易。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是愿意去懂你,能夠相互理解,在困難的時候不離不棄,不論他有什么樣缺點,你都可以包容,也不會選擇離開。我想,這時候,你們就可以結婚了。
愿你我都能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挽一簾幽夢,許一世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