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熊孩子”,教你幾招
? ? ? ? ? ? ? ? ? ? --文? 秋雨
家有“熊孩子”一枚,男,四周歲,聰明善辯,尤其擅長撒潑任性以達到其目的。
從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對他寵愛有加,管教不嚴,我作為媽媽是最“不好說話”的,用他的話說就是,給別人要東西,都沒問題,要不到就哭鬧,好吃的好玩9的,都能統統到手,媽媽不行,媽媽有辦法。
昨天星期天,爸爸帶他出去玩,路過一家玩具店,于是回到家他就興高采烈的給我說;“媽媽,看我的新玩具,會發射的小汽車”。我看了看,故作驚喜地說:“哇,小汽車啊,真好看,嗯,要愛護玩具,好好玩吧”。
定好的規則是一天不能買兩件玩具,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我不能破壞他的好心情。
問題來了,到了下午,又跟爸爸出去,又要“奇趣蛋",一種超級不等值的玩具。之前給他買過幾個,但是每次見了還是要。爸爸想起我說過的話;“全家要統一戰線,定好的規則不能改變”。于是“熊孩子”使出了“殺手锏”,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聲音之大,整個樓道都能聽見。
正好姥姥在家,見這情形,連忙說:“別哭了,姥姥去給你買”。我給姥姥使眼色,示意她退下,讓我來,看我怎么斗智斗勇來收服這“熊孩子”。
我一直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反對一味地打壓和暴力。因為有打壓就有反抗,等孩子到青春期就容易叛逆。暴力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兩種辦法都不可取。
我一直記得大禹治水的要訣:要疏導和引流,不能一味地“堵”。我發現這個原理對很多事情 都管用,對“熊孩子”也屢試不爽。
我先抱了抱他,他極力掙脫,一副不給新玩具就勢不兩立的態度,我沒有理會,然后蹲下,拉著他的手說:“想要‘奇趣蛋’是吧,我聽說那個玩具很好玩是嗎”?他聽我這么說,看著我停下不哭了。
不哭說明這招管用,我說的話他能聽進去了。我又接著說:“我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奇趣蛋 ’,它又好玩又好吃,這個玩具可好了”。
他完全不哭了,而且跑過來湊到跟前給我說:“媽媽你說得對,可好玩了,我特別想要,你給我買行吧”?
“行啊,我一直想給你買,你看小朋友都喜歡,我想你肯定也喜歡啊,但是我們說好了,一天只買一樣新玩具,這可怎么辦啊”?我雙手一攤,作無奈狀。
“我有一個好主意,我們明天再買吧”?
“真是個好主意,但是媽媽喜歡愛學習的小朋友,等你學會了xx,我就趕緊給你買來好吧”?
“好的媽媽,等我學會了xx你就給我買吧,我可會學了”。
“好的,到時候媽媽一定給你買,現在去洗洗臉,洗洗手,我們準備吃飯啦”!
‘好的媽媽’。
收服成功!等孩子真的做到約定的事情了,一定要買給他,如果做不到,要及時提醒他完成約定的事。
總結要點: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情緒特別容易逆反,此時如果你一味地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會更加撒潑哭鬧。只有順著他的意思說,他覺得你很理解他,才能聽見你說的話,這叫“同理心”,此方法對一切處于情緒激動的人都管用。
把問題踢給他,讓他想辦法,為了證明他的辦法好,往往他會自己降低要求來和你商量,征得你的同意。
達成共識,然后想辦法轉移注意力,轉移到學習或者完成某件事上,要讓孩子懂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最后切記答應孩子的就一定要做到。這樣他才會更加相信你,在孩子心中樹立言而有信的榜樣!
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能拿出家長的身份鎮壓,不然孩子心里是不服氣的,一旦有機會就會反抗。
當孩子提出要求,這個要求合不合理,其實他自己心里很明白,他只是想試探你的底線,還有就是想要驗證父母對他的愛。如果實在沒辦法了,就蹲下來抱抱孩子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這件事確實不合理,不能答應你”。一般孩子都會買賬。
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規則和愛。讓孩子明白,父母非常愛他,但是一定要遵守規則。制定規則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要合理,不能太苛刻。規則一定制定出來就要執行到底。
吃飯時看電視,相信這也讓很多家長頭疼。危害是一、對健康不利,影響消化;二、容易養成做事不專心的壞習慣。
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和他商量,我們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并給他講一下其危害。在沒有真正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往往沒有什么感覺都會答應。
等問題真的來了,就要執行下去,關掉電視再吃飯,,不能心軟,開始幾次他會哭鬧,過一段時間就認可了。也許過程會有點長,一旦養成習慣,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不要打破習慣。
我們家現在只要一說吃飯,孩子第一個先說“關掉電視再吃飯”。把執行某項任務的權利交給孩子,他會有一種責任感和神圣感,會帶頭完成任務。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父母要不斷學習,用心了解孩子,才能科學應對。避免自己情緒化,當你實在忍不住要發火的時候,在孩子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脫離現場哪怕一分鐘,讓自己情緒平定下來,再面對孩子。切不可因一時沖動,動手打他,或者釀成別的危害。
家有“熊孩子”,讓我們并肩作戰,把教育孩子當成一種樂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