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華軟教育歷經風雨,為各大企業輸送了大批優質IT學員,每次對學員們的回訪都會讓我感觸頗深,他們的經歷似文,似詩,更像一個故事一篇小說。
本次當面回訪的是一個已在IT行業混跡已久的華軟早期學員,小雷。話到深處,他不禁回憶起了那段心酸的日子。
我09年大學畢業,哲學專業,因為缺乏與專業直接對口的工作,被迫與文學系和新聞系的同學搶飯碗。好景不長,拿1500塊薪資的我還是沒搶過文學系的正規軍,2個月后失業了。揣著僅剩的400塊,又走上了求職的路。說到此處,卻是怎么也描述不出當時的那種心情,索性也就不再糾結。
后來,端過盤子也看過大門。其實,放棄專業選擇從事其它的同學還不少,有像我一樣的服務員,有迎賓的,賣化妝品的賣包的,有繼續讀博的考研的,更有的直接回了家,繼續那份祖輩對于土地的執著。不曾想,因為一時的選擇,大致同一起點的人,日后總也千差萬別,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回同一起跑線。
畢業一年后,坐在返鄉的大巴車上,遠遠看到父親在車站門口邊吸煙邊看著這邊過來的車輛,我竟希望車子再開久一點。父親很沉默,一路到家兩人也沒怎么交談,母親看到我腳下的帆布鞋(那是我在地攤上花6塊錢買的,因為當時的工作是在一個山莊看魚塘)淚水在眼眶打轉卻怎么也沒讓它流下來。
晚上一家人吃過飯看電視,母親說起誰誰家的孩子和我一樣大,年底要結婚了,我想起了在一起好幾年,直到一月前才分開的女友,默默走開了,這些事情父母也都是知道的。那夜我聽父親和母親在客廳交談了一整晚,不知是因為父親點煙的聲音還是別的,連續做了7個小時大巴車的我竟徹夜失眠。
第二天,他們也沒出門做活,就陪著我,后來母親說到讓我繼續學點東西吧,不求怎樣,但求活出個樣子來。我雖有點詫異卻也沒多想,當時的我是沒有勇氣向父母說不的,就這樣多方打聽和父母四處奔波詢問,我才來到了云南華軟,后來的情況你們也都知道了。
說到這,30歲的小雷才露出了微笑,我們了解到小雷現在已經做到了項目經理,近兩萬的月薪。小雷在去年結了婚,看樣子現在過得不錯。聽說他的同學,考研的讀博的有在哲學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做銷售的,有的已經轉行,有的還在疲于奔波;服務員榮升好不容易升級大堂經理,拿到了還算不錯的6000月薪;而回家的估計現在看起來已經40歲以上了。
小雷(寄語):在才華撐不起理想的年紀,不妨靜下心來學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