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那會兒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機會的,有種任何事情都能做的自信,現在看來不過是少年輕狂!當時“很隨意”的選擇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感覺自己年輕不要求薪水太高,主要為了積累經驗,現在看來沒有目標,不考慮環境的經驗許多會有錯誤的引導。不了解自己的優勢,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會路越走越難。
一大學同學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畢業后首先面臨著掙錢,第一份工作選擇了當流水線工人,五年后在昆山小聚了一次,還在流水線上當工人!聊天時就問他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他搖搖頭說:“不喜歡,但也沒有辦法,在工廠待久了,不知道出來能干啥”。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是說在流水線上工作就不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但明知自己不喜歡還堅持做下去,會越走越迷茫。
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提升,現在理解并羨慕巴菲特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是那種狀態了,那是真心的喜歡自己的事業并愿為之付出時間,智慧和精力。
回顧身邊朋友現在大多30歲左右,有一部分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積累經驗,持續進步,畢業2年就在大城市買房,買車,又有了二套房,有自己穩定的主業和收入不錯的副業!也有一些朋友在一個崗位越干越疲,做的時間越長越難走出當前狀態。每次見面總是抱怨現在的工作,然而沒有任何改變,除了發發牢騷,沒有任何敢去改變的行動。
我覺得他們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不在自己優勢的領域去努力的“玩”。有些人努力干工作幾年下來,不過是在自己的“舒適區”來回轉,始終突破不了,最終耽誤了自己!
現在自己清醒的認識到,搞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要在哪個方向或領域持續精進,對職業發展和成長進步至關重要!
如何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get到三個辦法,感覺很有用:
一是向內探索,詢問自己對哪些領域感興趣,自己做哪些工作覺得有意義,有激情,有干勁。簡單好用的方法就是假設自己現在不用為錢擔憂,自己最想干什么,想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里努力的“玩”。
二是求助智者。這個智者可以是自己身邊熟悉你的領導或者朋友,但這個智者要是善于發現別人優點的人,有培養人意識的人。
三是借助測評。職業能力測評,興趣測評這類的很多工具,在“生涯研習社”公眾號有免費的測評和免費的測評!
30歲,面臨著升職加薪,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面臨著買房買車,各種交際應酬,孩子上學、上補習班,需要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壓力也越越大,馬上離開自己不喜歡但要目前保障生活的工作也不太明智,這個階段最緊急的事是掙錢養家,但相對于后面幾十年的生活,更為要緊的事是挖掘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持續投入,尋求新的突破,找到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原則之一就是“要事第一”。如果以“急事第一”,會使自己一直處于危機的狀態,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而很多急事其實并不是你的急事。
人到30歲,再不去利用自己的優勢來發展成就自己,會越走會越迷茫。
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進入人生的快車道,有方向,有動力,走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