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這么長,可我想把世界裝進身體里。
今天,青小年在這里闡述一個理論:帕金森定律。
官方解釋說: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這么說來你可能對其印象有些模糊,此外他還有一些別稱叫做官場病、組織麻痹病、大企業病,這幾個別稱反倒更容易為人了解。
官場、組織、大企業這幾個代名詞就表現了一類成型的并且比較固定的群體,一旦有固定模式的存在,就容易進入老套、固化、無新水源的狀態,這很像家族企業的天花板效應,很難有更廣闊的思維和創新的空間,從而形成臃腫低效的結果。
像是被一個牢籠套住了。
我們暫且先不來討論宏觀方面的帕金森定律,因為這落實到我們個人自身的發展有些遙遠,那么,下面我來說說帕金森定律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我們又能從中汲取到什么。
在帕金森定律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概念。其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時間。
可以說這條定律同樣闡述了拖延癥產生的本質和原因。
舉個栗子,比如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的寒暑假作業,按時間為橫軸完成量為縱軸其呈現的曲線是指數函數型的(也就是J自型),往往到了開學前的一兩天,那效率是何等地飆升!
這個事例便是“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時間”這句理論的結果。
那么,這時間的耗用對于我們有何意義呢?
胡適曾經在他發表的文章里講到:時間就是生命,當下的你耗掉的時間,就是你過過的生命。
生命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你過好了這個二十四小時過好了下一個二十四小時,那么就是過好了一生。
為什么有些CEO能夠一天完成幾十個計劃都還有自己的私人時間而你完成了五個計劃就覺得一天已經過得很匆忙很疲憊了。
原因就在于,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一件事情原本5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你卻花了一天,因為你太空了。
完成幾十個計劃的的人,正是因為忙,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時間,可能是他在吃早餐的時間,聽完了一份報告,在午餐的時間,打了個工作事項里的電話。所以說,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正確地利用時間,合理地利用時間,你會發現,你不僅能做很多事情,還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在這個人人都講求效率的世界,所謂效率就是要避免工作者在時間觀念上不要落入帕金森效應里。每天給自己列個清單,最好還有規定的時間,完成之后做個關于時間花費的總結,清楚自己的時間流向,從而對癥下藥。
下面講個小故事:
我到現在尤為十分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念過的一篇文章,大概是在二年級的時候吧,文章講了一只寒號鳥的故事,寒號鳥就是個典型的拖延癥患者代表。在冬天即將來臨的時候,它成天在樹枝頭叫喊: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隔壁麻雀一直勸它快點筑巢快點筑巢,寒號鳥不以為意還是那句話:哆啰啰,哆啰駱,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后來,寒號鳥凍死了。
小故事窺見大道理,拖延癥害死鳥啊,都是咎由自取。
親愛的,不妨每天多立幾個計劃,至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在自律的同時,你也將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