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然,不知道你認為詩意的生活會是什么模樣呢。我們詩意的生活我想是追求一種半絕對的自由,絕對的自由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夠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夠不做什么。
所以這種自由也只是存在在人們的理想世界里面,真實的我們,確乎是感覺不到的。于是我們追求一種半絕對的自由。這種半絕對的自由就是詩意化的生活的狀態了。
我們既不能像吉普賽人一樣趕著馬車去全世界各地四處的穿行,也不能像陶淵明一樣可以拋棄掉一切,去鄉間蓋上幾間茅草屋。我在很久以前,聽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在山里蓋了一間茅草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來,羨慕之余,也不禁心向往之。但是我聽說過一句話:“人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而還是為了別人而活。”這句話遭到了極端自由主義分子的鄙視。
原來我也很不理解這句話到底是有什么含義?自己活著難道不是為了別人?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為什么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呢?但是這句話確實是正確的,因為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人需要去考慮他們的感受了,有太多的人我們放不下,有太多的人我們放不下。原來人的一些行動是有原因的,這些原因才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所以完全理想的生活狀態,我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我們只能追求一種半絕對化的生活了。
人們都知道莊子的生活是一種憑著自己的心性而狂放不羈的一種生活,但是莊子所推從的一種逍遙的生活——就是逍遙于天地間的生活。確實是生活在這個人世間的一種生活,順應生活的一種逍遙游,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中,和一個國家中,這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了。這也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既然不能以更積極進取的心態去指點江山,來贏得揮斥方遒的那一份瀟灑,便是自能去尋求一種詩意一般的生活了,這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亂七八糟的行為,而是一種在一種嘈雜的世間里面的一種能夠保持自己的身心寧靜的方法了,早先有一種說法,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估計而今我們或許正在處于這種狀況了吧。
什么是一種詩意的生活呢,我們雖然不能騎著單車唱著歌,尋回到中國溜一圈(車往往被偷就找不回來了),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一天上下班,或許是上下課,周邊的風景有了什么改變呢,或許會想想我們所要生活的這個城市到底有些什么改變,也許拍下周圍的建筑物,現在的城市的發展,就朝著歐美的那種高樓大廈使勁的推廣,你來到了北京,但是你不去故宮博物院,你根本不知道這個城市原來的古城風貌。而且正在朝著整齊劃一的模式推進,有人說過:“現在的房屋建筑,整齊劃一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叫孩子找不到家的一個地步了。,所以,如果你能留住一個城市的一個瞬間,這個城市就將留下了你的足跡,將來你的子孫,找不到家的時候,你可以輕輕的牽著他們的手,來把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深巷小胡同,告訴他們這里的一切,沿著城市的痕跡來回味這一切的滄桑,這就是我們的詩意的生活。
我們雖然不能在郊區蓋一棟大的別墅,每年都能在自己的葡萄園里面去收獲屬于自己的葡萄。生活確乎是平淡到了只剩下了吃飯洗碗的地步了,似乎煩躁的一切東西都可以不被我們考慮在之內了,但是起碼兩個人能待在一起,一杯暖暖的綠茶,一次淺淺的微笑,偷偷地,或者公開的一個擁抱,這都使我感到溫暖,我相信,這其實就是詩意的生活,只不過一般人的心不能感受到這一個地步了(不知道我是不是這么一個一般人里面的一員了)這就是詩意的生活,雖然離幸福的生活沒有多遠,幾乎是伸手可及的事情了,這要看我們會不會耕耘生活了,一個只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