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鋒相對上級
很多下屬喜歡跟自己的領導斗氣,工作中你消極怠工還有其他人干,你卻消耗掉了自己的青春和人品,最后勢必會變得越來越貧窮,有時你可能看不慣甚至不理解領導的處事風格,但如果讓你坐到他的位置,你未必有他做的好。
二、借口層出不窮
一個喜歡找借口的人,除了用一大堆借口似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無能無品和逃避責任之外,還容易變得盲目、狹隘、固執(zhí)、偏激,失去大量的鍛練及成長機會。真正優(yōu)秀的人,很少會為自己找借口,他們往往更愿意反思如何變得更好。
三、喜歡討價還價
不愿意額外付出,拿多少工資干多少活,每天的工作流于形式,無限計較目前的報酬,而不注重工作中的自我精進與提升。一個打工人也可以擁有企業(yè)家思維,而不必陷入窮人思維,其關鍵就在于是不是對于自己的發(fā)展有“主體性”。
四、過于固執(zhí)己見
習慣以過來人自居,凡是和既有觀念沖突的,往往一盤子否定。凡事皆拘泥于陳規(guī)舊俗、固執(zhí)于條條框框,總以一種固定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的人,人生又能有何大作為?為人處事唯有靈活變通,跳出固定思維,才能事事順利、路路暢通。
五、缺乏個人投資
賺得的錢要么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滿足吃喝享樂的一時欲望;要么變成葛朗臺似的吝嗇,極盡所能的積攢手上的資金。殊不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對自己進行投資,不斷增加自己生命的含金量,才能讓自己賺更多的錢。
六、沒有目標導向
拿買房來說,典型的窮人思維是資源導向,首先考慮自己手頭的錢夠不夠,不夠,等攢夠了錢再買。結(jié)果,眼睜睜看著房價上漲。富人思維則是目標導向,首先考慮自己的目標——要買什么房?在哪里買?然后再算首付款差多少,怎么解決。目標導向的過程中,鍛造的是一個人強大的執(zhí)行力,是永不放棄、不斷借力的過程。
七、不懂吃虧是福
人與人合作的本質(zhì)是大家一起賺錢,你不想自己虧一點點,不肯讓出哪怕一點點的資源和利潤,誰還愿意與你打交道呢?窮人思維“利己”,富人思維“利他”,先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到自己與對方的利益共同點,讓對方獲利,實現(xiàn)雙贏。
八、保守不敢冒險
只求安穩(wěn),只求靠踏踏實實地努力來改變命運、成為有錢人,這本來應該也是優(yōu)點,但如果過于保守,本能地排斥冒險,以至于什么險都不敢冒,那也難成為有錢人,不敢冒險容易導致目光短淺、見識狹窄等缺陷,冒險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之道。
總結(jié)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qū)別:
窮人選擇認命,富人選擇改命
窮人忙手腳,富人忙頭腦
窮人省錢、花錢,富人賺錢、投資
窮人學技術自己干,富人學整合找人干
窮人獲得再付出,富人付出再獲得
窮人占小便宜,富人吃小虧
窮人走親戚,富人交朋友
窮人看價格,富人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