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年末,又是一年校招季,再過一周,就要迎來招聘企業最為扎堆的11月了。所以最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怎樣制作一份出色的簡歷?
說來慚愧,本人當年也參加了校園招聘,抓耳撓腮地制作了人生第一份簡歷,參加了很多場宣講會和面試,最后拿到了還算不錯的快消公司offer。
回顧當時制作簡歷、投簡歷(網申)、筆試、面試的過程,走了不少的彎路,簡歷就改了不下十幾版。請教了很多前輩和同學,在經歷和內容并沒有十分出色的情況下,通過率還算高,后來這些方法一直到工作后有獵頭需要時,也能用最快的速度更新一份簡歷。
在這里,我將分享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微小的經驗,希望對正在準備簡歷的同學有用。(文中簡歷內容只是為了方便介紹簡歷的書寫方式而設定,不代表真實性)
原則一:主動幫HR節約時間,賺足好感分。
1、除部分需要附作品的專業,不要長篇大論,一頁紙足夠。
我參加校招時,一個企業的HR會在一所學校的停留大概2-3天,時間很短。也就是說,宣講會當天晚上就要處理所有的簡歷,準備第二天邀約面試。
那么HR的痛點是什么?一個字,忙。所以你的簡歷的第一要務就是幫HR節約時間,用最簡潔的語言讓HR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你是誰,你能做什么,你是否適合我的崗位。
工作后我也幫著招聘了幾個實習生,收到超一頁的簡歷時,我都會不自覺地皺眉。無論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有第二頁就會增加蹦失率。蹦失率就是,HR很可能都不會去看你的第二頁。
2、先搭框架再填內容,按照時間順序來寫。
那么既然只需要一頁紙,哪些內容是必須的?這里就需要一個基本的框架。
我曾就職于快消500強企業,現在在某BAT系互聯網公司,至少我經歷過的情況是這樣——需要你的基本信息、技能狀況、實習經歷、校園經歷(獲獎狀況),如果是技術相關,我們會很希望你有在校的項目經歷。這就是基本的框架。
經常看到很多人寫占篇幅的自我推薦,其實,如果與應聘崗位無關的話,這些內容HR會自動忽略。
簡歷示例
比如這個簡歷,個人信息只有姓名+電話+聯系方式,因為專業和所應聘公司的行業八竿子打不著,所以教育背景一行結束,基本沒有贅述。
然后就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時間要標清楚)實習經歷,項目經歷、校園經歷,時間線是框架基礎上的邏輯線,一目了然,條理清晰。
那么內容如何填充呢——寫清楚你實習/項目/校園經歷中的基本職責,以及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這方面多花點功夫,內容可以按照某種邏輯作展開。比如可以按照你所認為的重要程度、時間順序或者按照招聘信息強調的某種要求做展開。
例如這一條就屬于比較標準的實習經歷,第1、2條說明白了在這個公司里實習做了哪些,最后一條是比較有自信的亮點介紹,羅列了數據。
簡歷示意
?或者你也可以有所創新,用一段話介紹你過往經歷中與該職位最契合的點,有案例更好,有數據最好。另外,簡歷中最好不要出現“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表現良好”、“社團會員得到極大增長”這類描述,簡歷并不是感動中國頒獎詞,與其天花亂墜表揚自己,不如老老實實寫兩件事:一是客觀地描述你做了什么,做過哪些事情做了幾個活動調研了幾個用戶學了哪些軟件。二是有哪些具體結果和成績,比如怎么個出色法?極大增長是多大?良好是多好?
原則二:你所寫的每一句話,都該是HR需要的。每一個出現的信息,都要有足夠的理由。
這其實就是一種營銷思維,你的簡歷就是產品,文案就得站在受眾的角度去寫。你的受眾關注什么?
其實他們只關注三個問題,簡歷如此,面試也是如此,都可以歸結到三個問題:
1. 你是否有潛力?(你是不是很牛?)
2. 你是否有熱情和興趣? (你簡歷所寫的和招聘需求契合嗎?)
3. 你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你有哪些潛在的能力是我們需要的?)
問題1需要你的實習經歷、校園經歷、項目經歷、獲獎狀況,甚至是技能、英語等等。盡可能說清楚相關經歷的背景,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拔高,但不要夸大其詞。
問題2很簡單,就是你對我們公司有了解嗎,是否明白我們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簡歷不要海投,而應該針對性寫的原因,HR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根據他們公司的需求寫了簡歷,或者對應的寫出了你能做的事情,HR才知道你是認真的。
問題3比較隱晦,很多招聘信息都會寫“對數據敏感,溝通力強,學歷能力強”等等,但大多數人不會重視這些。但如果你直接寫一條自我評價說我都合格,HR不會相信。所以這個問題就需要體現在簡歷的每一個字里,旁敲側擊使暗器。著名的寶潔八大問就是這樣,沒有人在乎你真正回答的是什么,而是他們想要知道回答后面的人,是一個道理。比如你做社團時常聯合其他社團、其他組織一起做活動,這點至少能說明你的溝通力不差,你在實習經歷中幫助企業處理數據,經常參與做月報,那么你一定對數據有感覺。
還有一點,校園招聘有的時候拼的就是信息獲取能力。比如當時我總泡在相關企業的官網和BBS里,發現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文化和風格,比如外企倡導熱情、領導力,但一些大型國企就不吃這套,他們喜歡嚴謹、低調的人,親身經歷就是,應聘的某個大型房地產企業時把應聘外企的簡歷大改,表述樸實和謹慎了許多,結果當時一個寢室就我的簡歷通過了。得到一次珍貴的面試機會,就是簡歷的全部意義。
原則三:HR就是用戶,想辦法抓住他的眼球,為你的簡歷多停留一秒。
簡歷要有主次,有重點。還是那句話,并不是你的簡歷越高大上越花哨HR越喜歡,HR能在10秒鐘內想找到TA想找的內容,這份簡歷就成功了一半。
1、關鍵詞要和招聘需求中的關鍵詞對應。招聘信息中通常會有關鍵詞,針對性可以適當的加粗或調整字號,但是不要用太多花稍的字體或斜體字,會分散對方對于重點訊息的注意力。
2、數據是核心競爭力,一定要重點突出。你的GPA高,加粗,你的四六級成績好,加粗,你的獎項不是誰都能拿的,加粗得獎率。
3、如果,你的經歷中確實有你引以為豪的部分,你覺得非常自信,你可以考慮為這個版塊提高篇幅。擺出更多的事實和數據,用更詳細的描述來進行闡述,值得。
4、如果是郵件發簡歷,可以寫1-200字左右的自我推薦。不能是網上千篇一律那些話,針對性介紹自己的亮點,說明對該企業的認識和投遞崗位的理解。
除三大原則之外,我還要叮囑一些小細節,都是我的血淚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1、簡歷呈現的態度應該是坦坦蕩蕩、不卑不亢。簡歷就是一部文學作品,它能反映作者的性格特點和態度,有的簡歷看出不自信,有的簡歷透著自負。這是HR下意識判斷你的簡歷是否有貓膩的辦法。所以,簡歷的真實性很重要,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比較刁鉆的面試官,100%會露出馬腳。
2、可以避開缺點但不可以說謊。有些經歷說出來明擺著會扣分,你可以不寫在簡歷里,但要做好隨時被問起的準備,并且坦然面對。切忌說謊,一些大型公司有很完備的背景調查,還有各種信息渠道,一旦被發現,得不償失。
3、盡量不要海投。我見過不少對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提出巨大質疑的年輕人,很大一定程度上的原因是他們投簡歷之前并不了解或者試圖去了解這家公司和招聘的崗位。投遞簡歷之前最好要通過必要的途徑去了解了解這家公司的公司的現狀、崗位的實際情況。不要等到入職后再后悔。
4、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排版專業清爽就好。彩打簡歷跟黑白簡歷沒什么區別,不用花那么多心思排版和配色了,除非你真的能做出讓人驚嘆的簡歷,否則清爽干凈就好。
5、愛好可以寫,但沒那么重要。愛好最大的作用是證明你熱愛生活,陽光開朗,比如喜歡球類運動的人比較活潑,喜歡寫字畫畫的一般來說性格比較安靜。但如果你的某個愛好在你投入許多時間后有所成果,可以專門講一下。
6、學會簡化重復信息。比如很多應屆生非常喜歡羅列一大堆證書,占很大篇幅,其實這個辦法無可厚非,但最好合并一些重復的獎項,標明次數,證書盡量簡寫,讓HR明白什么意思就行。
7、哪怕內容再多,也一定要留邊距的空白,不要寫太滿。最少的留白,不要窄于word頁面布局下面,頁邊距選項的“窄”。當然也可以比這個留白更多,但不要超過“適中”,否則顯得內容太少。
8、除了姓名和關鍵信息可以黑體以外,建議都用統一的微軟雅黑。下劃線、斜體、彩色字體慎用。字號的話,五號字最佳,小四也可以考慮。
9、頁眉頁腳的title,PDF命名,郵件命名,寫明招聘企業需要的關鍵信息。比如:姓名_學校_聯系方式_應聘職位。也許HR會把你的簡歷迅速分類進文件夾中,提高你的通過率。
10、把word版本的簡歷生成為PDF后再發送。生成為PDF是為了保留格式,Word格式很多時候打開會格式錯亂,也是為了保護你的信息,PDF文檔基本無法修改。
【結語】
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還是覺得只講到了皮毛,所以暫且把這篇叫做“入門篇”,之后會盡快更新“進階篇”。
其實簡歷再專業再好看,它都僅僅是你的一張入場券,是為了進場想要去聊一聊的機會。真正的大招依然是各種形式多樣的筆試、面試。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你大學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成為了什么,簡歷和面試只是臨門一腳,功力自然還是在那普普通通的1500多天里。
如果你真的愿意付出,你會發現大學能給你的,遠比你想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