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日本很久了,說不出的緣由。
他的化妝品、他的電器、他的茶道、他的科技,甚至他的工匠精神......一一想來,最想去親眼看看日本人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
忙完學期結束的收尾工作,很快就動身了,出發前真沒做什么“攻略”之類的功課,原本是想在旅行社定制出行,結果先生說,帶著cici自由行,你行的!就這樣,訂了往返的機票以及首站的酒店,查了一下當地的天氣,我們娘倆就出發了。
飛機是直飛大阪的。起飛后不久,與鄰座閑聊,知道她是專門做出國(日本)培訓,常常來日本。她告訴我,日本的酒店不論貴的便宜的都一樣干凈,它們的區別在于房屋空間的大小和提供的服務;其次,如果想去略遠的地方,也可以到日本后報個旅行社,這樣會方便些;第三,景區的食物價格與外面沒有太大區別,也就是沒有“欺客”現象。最后,還不忘告訴我,日本人其實挺友好的。有了她這番話,心里多少踏實了些。
飛機落地后,因為沒有托運的行李,我們直接坐機場軌道車去了入關大廳。申報單和入關信息表是在飛機上就填好的,此時與護照一并交與海關人員,錄了指紋,就入關了。那一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酒店。我先問了一位工作人員,他好像聽懂了我的意思,但困于不知如何告訴我,竭盡全力組織了一句話:There is an information center,并急切的給我指了方向。我私下納悶:他不會用英語?來到問詢處交流順暢了許多,工作人員從備好的交通簡圖中抽出一張,畫出我應該走的路線:乘JR或Trian。心里寬敞了些,其實這才剛剛開始。
自動售票機上方有軌道線路圖,用日文和英文標注了站名,似乎對我幫助不大。那像彩色漁網一樣的圖對我這個高級路盲來說,只會讓大腦更混亂。接下來,我發現這個機器根本玩不轉,不知到它是插卡的還是投幣的,因為它身上有太多“口”了。我不得不又去排隊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終于輪到我了,工作人員耐心的幫我操作了一遍售票機,機子吐了兩張比我們的舊式火車票短些的機讀票和一大堆硬幣。(這幾日的感覺,這種幣制應該改改,太不方便了)按道理我就該進站上車了,可我心里又犯嘀咕:進站朝哪個方向去,在哪個站臺以及哪個方向上等車。這次不好意思再去麻煩那位工作人員,要知道她一直被一群人包圍著。我攔住身邊最近的一位,他告訴我坐“一番”,還有十分鐘到站,我需要坐45分鐘到達我的目的站。這些問題,下一個App是有所幫助的,但對于不分東南西北的我完全無效,可能還有害,因為反了方向。
好在訂的酒店離Ksoka Station 不遠,穿過兩棟Plaza就看到了,進入房間那一刻才松了口氣。帶著cici穿行在陌生的城市,如果天黑還在路上,我也會心虛。當然,并非不相信日本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