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社交一書作者介紹了他從八大維度和6個關鍵點來闡述深度社交的交際一書。
從書的目錄和內容來看,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合適具有操作性。
書分八章節,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介紹了社交的模式和層次,社交的變化。第三章介紹了溝通技巧挖掘社交的深度。第四章講如何從形式到內容,注重對價值的挖掘。第五章指出要了解社交的目標,不要盲目社交。第六章要進行有效社交,與優秀的人交往。第七章和第八章則從個人角度出發,指出深度社交的根本是不斷提升自己。良好的態度是深度社交的重要保障。這就是作者的八個維度。
第一章:社交的模式和層次
這一章并未具體指出有多少個社交模式,因為社交模式與人際關系的層次有關,而不同的人針對不同的社交對象也有會不用的策略和方式。寫到這里,必須得補充,能夠主動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社交策略的人應該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的,行為目的自我認識比較充分的人,大部分的人還是會以自我為中心采取單一的行為模式來交往。這里有人會反駁,這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我覺得這是誤區,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價值和原則,然后采用不同的行為模式或者社交方式去與不同的對象交往,可以采用具體的語言策略等在不同的場景來進行社交活動。我看這本書的目的也是,整理思考普遍的社交行為模式和行為方式。回到該書,作者提出模式無固定之后,列舉了三個層次的人際關系:穩定層次關系,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宗族關系的穩定關系,并且認為這樣的關系是最穩定和影響最大的一種社會關系。其次是共同關系,一起生活、學習、工作的經歷,比如同學、朋友、同事的關系。這個我個人覺得反而是影響最大的社交關系。最后是相關聯系,指的是不認識或者不怎么熟悉的人,比如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等。而這些關系,都有三個基本層面:角色、情感和深度鏈接。總的來說,無論是按照什么層次劃分來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動,要擯棄“多即是好”的認識誤區。這一維度,作者告訴我們社交模式依賴于人際關系的深度,人們依據不同的劃分方式來規劃的自己社交活動,但是并非認識人越多,社交就越成功。
維度2:為什么認識那么多人,卻一無所獲?
這里作者指出,我們通過網絡極大的擴展了自己的社交圈,但是無論是在網絡還是在實際的社交活動中,大部分忽略了社交的內容,我們有接觸,但是接觸的深度不夠,我們接觸很多人但是談論的話題是比較膚淺的,不利于雙方后續的社交發展,并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因為平時的泛泛之交,感情維系是很薄弱的,導致我們在真正需要援助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孤獨的。
這里我們應該認識到泛泛之交的弊端,我們應該注重每次社交的質量,并且對于自己認為重要的關系要進行維護,而不是四處出擊,平均用力,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個人的價值和理念是不同的,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去維系每一個人,要抓住重點,學會二八原則。
維度3,作者提出“深入社交”恐懼和社交娛樂化。這都會影響人們的社交模式。
我覺得這點,深入社交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私事、要事對一個陌生的人全盤托出,而對方不會有義務承接你的秘密。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循序漸進的建立友誼,正如電視《老酒館》的陳懷海一樣,穩穩的發展。
維度4:一個人的社交活動有多少價值?作者指出很多人人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思考:認識的人是否有足夠的價值,自己是否專注于借助他人的價值。這是對于泛泛之交和充分發揮社交提出的問題。也讓我們思考到,我們的社交應該是有目的的,是有效果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人身上。那么這里的價值是什么呢?是對自己有利用價值的?還是想到老酒館的老二兩,老二兩是窮人,被人欺負,陳懷海幫他,攆走了那個欺負人的品德不好的富人,因為老二兩是一個正直的、善良的、有隱忍大氣的人,他并未能給老酒館帶來豐厚的收益,但是他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老人。這也就回歸到個人的人性上,我們選擇做什么樣的人,堅持什么樣的價值觀和原則,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人活著艱難,但是要有人性的善。擇友而交,與善同行。那么身邊就有一群同樣理念的人,在關鍵時候就可互惠互助。
維度5: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紅利和缺陷。這里作者指出在網絡世界中,彼此很難加你穩定而真正的感情,微信好友上千,但是深入理解的并不多,這也就回到了現實,互聯網上的朋友有多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援助,很多人是帶著功利性目的的,樹倒猢孫散。所以必須在現實中接觸,才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互聯網讓我們的思想傳播的更遠更快,但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是互聯網上這個展示的人的面目呢?正如此刻的疫情,有的人一邊在網絡上喊著武漢加油!另一邊卻是在現實生活中,驅趕謾罵在來此地旅游無法回歸的武漢人。這就是偽君子,哪里可以短時間看透,不接觸,又要有多久才能發現呢?想到這里,每一個人還是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未雨綢繆,盡量做一個強者付出,而不是做一個弱者,要有備無患,避免在危難時刻完全依賴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