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生活和佛法是水火不容的,生活是做加法,擁有越多越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修行佛法是做減法,要不斷放下和修出離心,很矛盾。所以很多人學佛學著學著學得離群索居,與家人和同事格格不入。
六祖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我深以為然。如果生活和佛法一個是水一個是火,那么只要有一個鍋,我們就可以用佛法的火來燒開生活的水。這口鍋就是智慧。
舉個例子,早上起床后,家里如果有佛堂就先點香、行禮并虔誠祈禱十方諸佛菩薩,然后給家人準備早餐,家人會因為你的勤勞體貼而感到高興,這時你將因此有了積累福德的機會。同時,再做早餐的同時也是在修行,如果你一邊認真做早餐,一邊專心念佛號,這也是修持“精進”;做早餐時不傷害任何生命,就是修持“持戒”;做早餐時心不散亂,保持正念就是修持“禪定”;做早餐時家人還沒有起床且打呼嚕,但你仍然不生煩惱,就是修持“忍辱”。他們起床后你把飯菜放在餐桌上給大家吃,就是修持“布施”。你具有善巧的做好早餐,且能做到讓大家充滿歡喜,這就是修持“智慧”。因此,不要以為坐在佛堂打坐念經才是修行,你在做一頓早餐的時間里已經做到了六度波羅密的修持,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佛法。
在家時,家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家人就是我們所修的對境;工作時,單位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同事就是我們所修的對鏡。如果我們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比如受到無端的謾罵、侮辱、指責、欺負、誹謗等等的傷害,我們就及時的以佛法的智慧攝持,發自內心地感謝這些障礙與違緣,它們不僅使我們重罪輕受,還令我們成長和堅強,這樣,生活就變成了我們修行佛法的道場!
一個比丘曾問我什么叫做空性無我,我說:我不知道什么叫空性無我,但是我知道什么叫放下執著,拿起責任。作為一個佛弟子,首先要學習放下對于自我利益的執著。很多時候,痛苦和煩惱都是來源于自己的利益,認為自己吃虧了,認為別人傷害了自己,結果心里不平衡,于是就開始怨恨惱怒煩了。另外,拿起責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要為了自己和家人以及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安樂、最后得到解脫而學習佛法和修行。如果佛法修行者沒有基本的責任感,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充其量是好吃懶做的無賴,因為這樣的人整天只是在找一些借口讓自己放縱,他講一切隨緣也只是對自己有利的緣,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一定不會隨緣了,他會有很多逆緣的辦法。
.所以,學習佛法,尤其是初學者,最先要保持正知正念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否則就是“求兔角”。有些人一開始就去鉆研佛法高深理念和名詞概念,還沒有選擇法門就開始分別我是凈土,他是禪宗;我是要學教不是要學律的等等,因此分別,還未接觸就已經遠離了佛法。
.我們必須謹慎,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謂“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貪嗔癡慢疑,五毒十不善是經過多生多劫的薰習、與生俱有的塵垢,它滲透在我們的心靈里,不是輕輕拂拭就可去得掉,非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毅力不能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