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怎么辦?”一位朋友打電話過來問,語氣明顯很著急。
在我接觸的家長當中,問這個問題最多的,就是孩子已經上五年級的家長。
為什么這個時候家長著急了?想著要小升初,閱讀理解能力再不抓就不行,不僅影響語文成績,長期下去,還將影響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的學習。
1、家長是怎么做得呢?
有的就是送孩子上培訓班,各種文章訓練、刷題,半年過去,成績提分不大。
也有家長急忙找老師推薦書籍,給孩子買一堆書來惡補,可孩子不愿意看。
也有家長親自上陣的,父母輪流輔導孩子,多數情況是父母嗓音越來越高,氣氛不斷升級。
......
感覺各種方法用盡了,家長越來越困惑了,到底怎樣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2、閱讀理解能力為什么差?
很多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只是嘴巴讀或者眼睛去看文字,他們以為讀完文章就是閱讀完了,可是等你問他們問題時,他們卻很難答上來,因為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沒有思考這件事。
理解能力本質上是一種思考能力,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不去思考,那理解能力就不會有真正地提升。
所以要想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核心是需要學會思考,提升思考能力。
3、怎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呢?
了解了孩子閱讀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我們才可以對癥下藥方,效果自然是可見的,分享三個方法給大家。
1、自我提問
教會孩子在閱讀時自己提問,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就是一個理解文章的過程。
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后請孩子自己提出問題,剛開始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逐漸再提一些深入地問題,然后請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五年級女生,每次她讀完一個歷史故事后,我會請她自己提出三個問題,并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有些問題在書中不一定找得到答案,這就需要她自己去領悟,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翻越資料的過程中,她就在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這個女孩進步得特別快,她從開始對歷史不感興趣,到最后很喜歡讀歷史書,因為她是帶著思考去閱讀的,她理解得越多,就越喜歡讀。
2、大聲朗讀
大多數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讀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差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葉圣陶先生說:“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孩子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出一篇文章,就需要仔細揣摩文章內容和感情色彩,一篇文章讀到位了,孩子基本也理解這篇文章了。
我在輔導學生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孩子在做閱讀題的時候,眼睛瞟了一下題目就說不會做。
我通常只是讓孩子把題目多讀幾遍,他就說會做了,如果還不知道怎么做,我就會請孩子把文章通順地多讀幾遍,孩子也很快明白怎么做了。
3、多學科閱讀
閱讀如飲食,單一化會帶來知識結構的營養不良,那理解消化能力自然差,做到多學科海量閱讀,才能從量變到質變。
樊登說:“理解的池子有多大,就能讀懂多難的書。”這個理解的池子就是我們閱讀的領域要足夠廣,在這個基礎上讀得書多了,理解力自然也就上來了。
所以要引導孩子讀不同類別的書,比如科學、地理、歷史、天文、小說等不同閱讀體裁的書都讓孩子去接觸,幫助孩子擴充理解力的池子。
我認識一位媽媽,孩子才小學二年級,就已經在讀《資治通鑒》了,因為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各種領域的書都給孩子看,廣泛喂食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遠超同齡孩子,學校課堂內的學習對他來說駕輕就熟。
所以要想真正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從“自我提問”、“大聲朗讀”、“多學科閱讀”這三個方面訓練,長期堅持,可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