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早上靜悄悄,鳥兒像是還沒有醒過來。我在一個人的跑道上,開始了有點乏味的跑步。
沒有音樂的陪伴,我的思緒也跟著自己身子在跳動。突然想,此刻,要是能有一個人陪著自己,一邊聊天一邊慢跑,這段寂寞的路程就一定會變得有趣起來,那該有多好!
只是,能找到這樣的一個人嗎?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運動,傍晚,除了打球,在校園里自由跑步、散步的人了越來越多。但在這樣早上,不是在夢中就是在為上班忙碌著,買菜、做早餐、送孩子上學,等等。沒有人在操場上運動。
曾經,我也刻意尋找同伴。一年前的一個冬日,看到我在跑步,一個剛加完班的同事也跟著上來,不換運動衣就穿著皮鞋和我跑了幾圈。
后來,逐漸增加了人數,不久后,一共有七八人,每天放學后,飛奔在校園操場的跑道上。大家一邊跑,一邊聊,時時傳出一陣陣歡快的笑聲,吸引了很多師生的目光,成了校園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我們意氣風發,一派青春豪邁氣概地相約,一年后找個時間好好舉杯慶祝我們活動的一周年呢!
現在,當時的歡聲笑語猶在,人卻離散了七七八八。有的是工作的調動,有的困于家庭事務,還有的是自身的懶惰與頹廢。總之堅持下來的,也只是我一個人。
也曾與同一小區的朋友相約一起打羽毛球。那時候,每天六點多的時候,我們準時集中到球場,每天運動大約一個小時。不過,幾個月之后,也因為工作的煩忙,悄悄的終止了。
人生路上的某個時期,你或許有一群熱鬧又親密的生活、工作、學習伙伴,有志同道合的相隨者。他可能是你的幾年同窗,或者是同一個培訓班的學員,也可能是某個團隊成員,甚至是網絡上的QQ、微信的群友。大家有共同的目標任務或興趣愛好,互相陪伴、互相鼓勵一起同行。
但你也會發覺,走著走著,有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散了,最后彼此之間也是一個個獨立的“自己”。
近些年,發現網絡上出現許多的“學習型團隊”,大家一起讀書,一起探討工作上的問題,一起協作交流,還定期舉行一些講座,請某方面的專家來做報告等。
我的一位同事曾參加了由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者組成的“教育追夢團”,大家都很熱情參與,你追我趕,成績不錯,團隊創辦了自己的專刊,有自己的宣傳平臺,一些成員還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后來,由于多種原因,一些人慢慢的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沒有很好的堅持下去,團隊凝聚力在減弱,成員人數也越來越少,最終沒有繼續的發展下去。
你真正面對的,陪伴著你的,是你自己。
有專家說世界發展的趨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終是散了的筵席。一些集團或組織,開始時候,大家為了共同的理想追求,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在了一起。
它們有強有力的核心和組織,其命運又如何呢?
據統計,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集團,平均的壽命是40年,多數的中小型集團平均壽命是2.9年!也就是說,一般的“合伙人”,走在一起、合作的平均時間不足3年?!胺帧笨赡苁侨碎g的一種常態了。
看來,人不可能有永遠的合作。最后面對的,還是自己。人們說“世間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果你忍受不了孤獨,你不學會獨處或接受不了獨立的現實,你就會容易迷失自己。
詩人里爾克也說過,生命本身是孤單的,一個個的人在世上好似園里的那些并排著的樹。樹與樹之間的枝枝葉葉也許有些呼應,但是它們盤結在地下攝取營養的根卻各不相干,又沉靜,又孤單。
除了團隊群體,人于世上,就算是自己最親的人,也不能永遠陪伴著自己。比如,兒女長大了,要獨立,與父母是聚少離多。
陪伴得最為長久的,就是你的人生伴侶了,但始終也會有分離的時候,總有個人先一些走到人生的終點。你不是先對方孤獨而去,就是孤獨是暫留于人世。這,最后的,都是一個人。
每個人都不能與他人相約來到這個世界。所以說,每一個相逢或相合,都是一個偶遇。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善待每一次相遇?哪怕人與人之間只是擦身而過,但是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好,都是大海中跳躍著的一朵浪花;
我們何不感謝每一位曾經的伙伴?雖然與你同行的時間很短暫,但有緣一起走在路上,也應溫暖一下彼此,能使對方感受到人間的美好。
我們應感恩親朋好友、事業伙伴。他們是你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與你一起創造美麗的人生;
我們要珍惜自己親愛的人。他是你的人生伴侶,你的至親。是你漫漫人生路上最長久的關注者……
最后,我們要珍重這世界上你最后的陪伴者――我們自己。好好款待自己吧,讓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相遇,成為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