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你拿著你用來生活的工具,看了一眼你身旁的座位,擦了擦汗,帶著疲憊的身軀,坐在了臺階上。我看不見你的臉龐下的故事,但我看見了其他乘客厭惡的眼光。
多少次我看見這樣的你,只身漂泊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身上載著家人的期望,奔波辛苦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建設著城市。而現在卻仍要活在厭惡的目光下,我感到十分無奈。何時我們才能收起心中的冷漠,給予他們一點關心和關愛,一點合理的尊重?農民工,他們也是城市中的一份子,他們也如同城市里的人一樣,為了生計而奔波,為了家庭而操勞。我們沒有什么不同。收起你心中的高傲,展現包容。
一個黑人出租車司機載著一對白人母女。小女孩問,“為什么叔叔和我們的膚色不一樣?”母親答,“因為上帝創造不一樣的人,是為了讓我們相愛。”人有很多不同,出身背景,家庭條件,或者膚色的不同。這些東西都無法決定一個人的品行,我們的差異并不能成為歧視的理由。
難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臟亂差的人嗎?不,他們是經歷戰爭痛苦的人。開放難民條款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社會治安問題面臨挑戰和資源的共享。但也同時是包容和人情味的體現。默克爾做到了,她將母性和大愛帶給世界。她用愛融化了世界的冷漠。
而一個社會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包容和大愛,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參與者。我們每個人都應平等。
日本老齡化日益嚴重,至2060年將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都為老齡人口。有許多老人愿意犧牲自由犯罪入獄,更有老人選擇跳樓自殺。這樣痛心的事出現,源于我們對社會的冷漠和很多人對老年人的歧視。我們不明白他們正在經歷著一種怎樣的痛苦,一種生存能力的喪失和機能的退化,更面臨著對死亡的恐懼。如果能對老年人的生活多一點關愛,給他們一個歸屬,社會才更有人情與大愛。畢竟我們都會老去,誰不想在這世界上有一個位置呢?
人不是一座孤島,我與你的距離也沒有那么遠。你與我都是這宇宙的塵埃,漂浮在這燦爛的星河。我如果對你多一個包容的眼神,你也不用為打擾我的生活而抱歉。
《殺死一只知更鳥》里曾寫到:“唯一不遵循從眾原則的,就是良心。”面對社會的冷漠,無需跟從,而是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打破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