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和李笑來曾多次強調,技能的習得可以依靠刻意練習來獲得,而在這之前,要對這項技能的概念和訣竅有深刻的理解。
談判,就是一種可以通過理解和刻意練習(在生活和工作中反復使用)從而迅速習得并逐漸成為你強項的一項必備技能。
一、什么是談判?
所謂談判,是有關方面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互相磋商交換意見,尋求解決的途徑和達成協議的過程。
在美國,曾有一個女大學生和她的男朋友要去巴黎度假,但由于他們乘坐的前一班飛機誤點,當他們趕到下一班要轉乘飛機的登機口時,玻璃大門已經關閉了。
這個女孩跟她的男朋友苦苦的哀求,希望地勤人員能夠放他們一馬,把他們放過去,讓他們趕上這趟飛機,然后還對ta說,他們好不容易請到了假,要到巴黎去旅游真是非常地不容易。但是盡管如此,地勤人員說:這個已經不行了,因為我們的登機口已經關閉了。
兩人的情緒頓時跌到了谷底,還好這個女孩上過談判課,于是她就使用了談判課上教授所教的技巧:只見這個女孩子和她的男朋友手拉著手,找一個飛行員能夠看得到他們的地方,用雙眼直勾勾的盯著飛行員。
人一般在被雙目注視的時候,都會有那么一點點感覺,這一次,飛行員似乎感覺到了兩個人盯著自己,從玻璃窗向飛機駕駛室望去,只見這個飛行員嘴動了一動,好像跟旁邊的副駕駛說了一些什么。不一會兒,登機口的電話就響了。然后說,放他們上來,結果這個女孩子就飛也似的,拉著她的男朋友和行李,成功登機。
這是一次典型的談判,雖然一句話都沒有說,一個字都沒有講。
可見,廣義的談判,并不拘泥于形式,并非大家都西裝革履的面對面的坐在談判桌上,你一句我一句一本正經的磋商。
我們更多的、出現在職場和生活中的談判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學會談判,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場景中都可以運用到。
二、為什么要談判?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兩個小孩為了一個桔子的爭奪鬧翻了天。
于是,某個孩子的母親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讓其中的一個小孩來切橘子,讓另外一個小孩兒來選橘子。
你可能會說這個主意很好啊,切的人由于后選,為了不讓自己吃虧,所以一定會分得很公平。
那么在這個看似完美的一個方案下,又隱藏著什么樣的問題呢?
原來,其中的一個小孩計劃使用橘子皮做一個蒸橘皮蛋糕。因此,他對橘子的果肉不感興趣!
這就是偏好的不同。正是由于偏好的不同,人們才會有以物易物的交換,也正是由于偏好的不同,所以人類才有了后世貨幣的流通以及商品的交易。這樣,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都能覺得自己的效益獲得了最大。
因此,談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了通過溝通發現人們不同的偏好,以使雙方都能從談判中得到更多。
三.、談判的三個初級訣竅
1.目標至上
不要以為這個技巧很簡單,很多人談判之前他們連想都沒想清楚自己要達到一個怎樣的境地就忙不迭開始投入戰斗了。
最典型的是吵架,很多時候人們吵架的目的只是為了爭論對與錯。或許你認為爭論清楚對錯也可以是一種目的吧!
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上面那個美國女孩的例子。女孩完全可以說,我們遲到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因為前續航班延誤才造成的。
好吧,你贏了爭論,得到了一定的賠償,那又怎樣,去巴黎度假的行程還是泡湯了。
把你的目標在你的腦海中清晰地過一遍,最好能用筆把寫下來,一旦你想清楚了目標,有些談判的靈感會瞬間從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自從掌握這個技巧之后,筆者對和別人斗嘴就再也沒有興趣了。
2.充分準備
孫子兵法有云:先求勝,后求戰。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曾在節目中講到過他曾經代表西安交通大學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情形。
樊登說,他在比賽前總會在腦海里預想對手可能會說些什么,然后做好預案。結果,好幾個關鍵的問題,他都能立刻作出最準確的回應和反擊。
李笑來也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急智啊?所謂急智,無非是事先反復準備的結果。
先求勝,意味著談判前對雙方實力和訴求的反復比較,意味著對對方可能出招的精密準備,還意味著手里的幾張王牌(有時是事實和細節,有時是套路和節奏)可以怎么打的安排計劃。
不過請相信我,盡管準備是那么的重要,真正會去踐行的人卻不到10%。而正是這10%,被人們稱作能“搞定人”的職場達人或談判專家。
3.找出決策者
在職場中,你會看到有人會和一個執行者爭執不休,試圖說服ta,要求ta不執行或改變執行。
說得難聽點,這不是讀書少就是腦子慢。而執行者有時也由于拉不下臉,故而無法明示對方:我就是個辦事兒的,跟我說沒用。
美國女孩顯然由于上過談判課,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地勤人員只是執行者,真正對他們有“生殺大權”的是飛行員。因此,選擇設法“說服”飛行員,最終贏得了這場無言卻又精彩的談判。
總結:
1.談判是針對雙方,所關心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它不拘泥于形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談判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了通過溝通發現人們不同的偏好,以使雙方都能從談判中得到更多。
3.三個談判的初級訣竅分別是:目標至上,充分準備,找到決策者。使用好這些竅門能助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