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常生活中“被誤解的概念”糾正回來,都足以讓大家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說時間,金錢,注意力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概念,但是當你明確了它們按照珍貴程度是如何排列時,你的生活軌跡就已經不同了。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的,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們可以每天都養成這樣的習慣,問自己一些固定的問題。比如:今天有沒有浪費注意力?有沒有好好打磨元認知能力?當然還有:什么最重要?
在市場上,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千萬不要誤以為價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關,它們只是間接部分相關。你想想,人們出錢購買一個產品,是因為他們真的需要,而不是因為那個產品的制作成本有多高,這也很明顯,是吧?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很多人的絕望其實都有一致且清楚的解釋了:天吶!我這么努力,我這么勤奮,可為什么這么慘?!也許這很無情,卻是事實,這世界不需要你。
真正重要的不是“活在現在”,而是要努力“活在未來”。想想未來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從現在開始就朝那個方向努力。不論任何人在做選擇之前,記得多問自己這么幾個問題:這件事以后有多少人需要它?我做這件事為別人提供多少價值?這樣的問題問得越多,你對未來的把握就會越多。
你如何變得更值錢呢?答案很簡單?。〕蔀橐粋€真正有用的人。與這世界產生強聯系,是增強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為什么少數人明顯比大多數人更幸福,而且幸福程度高出很多很多?解釋很簡單:他們與這個世界有更強的聯系。但,更為清楚深刻地解釋是:他們所身處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們。那個世界更需要他們,于是那個世界就會自然而然地更重視他們,甚至不惜高估他們,就這么簡單。
如果你覺得成本決定價格,那么你就會不由自主的“不惜一切代價”去做事,當然,你也更可能成為“我為你付出那么多卻從來沒有感動過”那種類型的憂男怨女。如果你反應過來了,原來真正決定價格的是需求,那么你很快就會發現,需要使勁的完全是另外一個方向。
讓我們稍微聚焦一下,先聚焦到自己的生活上去。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其實主要是由人構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希望自己被我們身處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時候,換句話講,只不過是希望我們被我們身邊的人(準確地講是,那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所真正需要。那你就要花時間琢磨了:
1,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2,我是那個能滿足他需求的人嗎?
3,如果我能,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需?
4,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5,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滿足這個需求嗎?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我們已經講過,最被需要的實際上總是被高估——這是幾乎永恒的現象。
人們提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換位的對象常常是指另外一個人。當我提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換位的對象,常常不是指某個單個的人,而是指整個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僅僅是站在對面的某個人怎么想事兒,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碼是“這一類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數人如何思考”——畢竟,剛剛就說過,這世界主要是由人構成的,你了解人的類型越多,數量越多,你對這個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這世界真的想要究竟是什么。
今日得到:
1,讓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這個世界;真正讓你陷入困境的,是這個世界最終并非你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