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關系,其本質是權力與金錢。二者相生相克,缺一不可的同時又如同水火不相容。說其缺一不可是因為治國之道是權利與金錢的互補。ZF以手中的權力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首要任務是保護其安全,其次則是以法律保護商家的利益。而企業則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物質的流通,即貨幣流通。貨幣(或者物質)的流通中產生價值,什么價值呢?保證民生的價值啊。而說政商關系如水火不相容其核心是權力可以直接威脅資本,資本可以滲透、腐蝕權力。權力對資本造成直接威脅,資本為了自保勢必滲透、腐蝕權力。
政商關系如同陰陽相生相克,無論是權力還是資本強勢,民不聊生。二者需要達到一個平衡百姓才能得利(三才之道,不懂百度吧,不解釋了)。縱觀西方民主國家,資本和權力都是各自為營,百姓相對幸福指數較高。當然,這并非我吹捧這些國家,相對中國而言是這樣的。但一個國家真正能夠讓每個人都滿意、幸福是非常難的。百姓可以作為其衡量標準。
再來看看,當今社會怪異現象,白易云在前面的帖子中說的清清楚楚,不懂得可以去認真看哈。而這怪異現象的背后,其實從政商關系的角度去看,都可以找到答案。的政商關系在很早以前就出了很大的問題,2000多年前,對,你沒看錯。2000多年前就出問題了。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之后,的執政者早就看透了政商本質,為了穩坐江山,一套針對資本的制度下來實現了萬歲萬歲萬萬歲。從此權力穩壓資本,資本只能討好政客。其實這一現象的背后就是政商關系嚴重失衡。即執政者比較重視政商的對立,相對忽視其互補性。2000多年來,秦皇為政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歷朝歷代奉行秦制。作為政客必然喜聞樂見,而資本只能敢怒而不敢言。當代雖然相對資本較為放松,但執政者的親朋好友替代了社會資本家呀,相對來說,其潛在威脅是可控的。
天朝歷史從古至今一直是政客為大。而百姓的幸福指數并不高,這一現象在什么時候表現的最為強烈呢?改革開放前期,不詳細說了,這是紅線。可以說歷史中的天朝一直處于極左的狀態,權力穩壓資本,造成極左,那么資本穩壓權力會造成什么樣的現象呢?勢必極右,同樣民不聊生。因為資本沒有了法律、政治各方面的束縛,勢必會將其追名逐利的本質充分暴露,因此最受傷的還是百姓。所以說,陰陽相生相克,只有二者達到平衡,百姓相對才能夠幸福。